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敬画大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敬画大江
大江健三郎肖像(油画)

  高 莽作 大江健三郎这个名字我知道已经多年。

  我不从事日本文学研究,对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也知之甚少,但记得我最初读到他的短篇小说时,那反映美国占领军对日本人的凌辱场面的忧患意识,使我的心为

之一颤。

  1960年,大江健三郎随日本文学家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了中国,那一年他25岁。他说,他是“战后充满屈辱的15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当时,他应邀给我们《世界文学》杂志(1960年第6期)写了《新的希望的声音》一文,激动地表示:“我们日本人民向中国人民发誓并保证绝不背叛你们,永远和你们保持友谊,从而恢复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国家的日本人民的荣誉。”

  从那以后,几十年过去,世界风云多变,大江健三郎又4次来访我国。

  1990年2月8日,我中午看电视时,看到了大江健三郎的形象,我当即拿起笔和纸,对着荧屏画起了速写像。那时,他一头弯曲的乌发,宽边的眼镜,讲话时一副深思的表情。这是我第一次画我敬仰的日本作家。

  1994年大江健三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我在暧昧的日本》的演说。与其说是谈文学,不如说他更多地表示了对社会、对政治以及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关注。当时我正在为报刊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们的肖像。当然不可能放过大江。

  我更加关心这位作家了。他青年时不仅钻研了日本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还攻读了欧美现代派文学作品,他从存在主义那里获得启发,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了人生的生存困境和可能的前景。他关注俄罗斯文学,从巴赫金的理论中、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纳博科夫作品中吸取了创作的营养,这一切都加强了他小说中对人类的忧患意识。

  2000年9月,大江健三郎第三次来到中国访问。我有机会参加了外国文学研究所欢迎他的座谈会,听了他精彩的发言,特别是他对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赞扬,他对莫言作品的熟悉和理解,使我感到惊讶。我当场为他画了几幅速写像。

  2002年春节时,听说他又来到中国,并和莫言一起访问了后者家乡——山东省高密县,熟悉了那块土地,亲近了那里的人民。

  时间又过了4年,2006年9月,大江健三郎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第五次来华访问。我有机会聆听他的讲演。他谈到日本民族的危机、日本人民的斗争、日本知识分子的忧虑。几百人的会场静得出奇。他还谈到自己如何长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他从12岁起就对鲁迅发生了兴趣,到如今已经将近60年了。他一生都在阅读鲁迅作品,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这次讲演就以鲁迅先生的话为题——“始自于绝望的希望”。他还回忆了初次访华时的一次难忘的情景。他说,那天周恩来总理在全聚德烤鸭店宴请他们代表团。“周总理特别对走在一行人中最后边的我说:我对于你们学校学生的不幸表示哀悼。”1960年6月,东京游行队伍包围了国会大厦,反对审议安保条约修改方案。当时一位女学生桦美智子在与武装警察的冲突中不幸牺牲。大江接着说:“总理是用法文讲这句话的。他甚至知道我是学法国文学专业的。我感到非常震撼,感动得面对着著名的烤鸭一口都没有咽下。”

  那天,大江健三郎讲演时,我又为他画了几幅速写像。

  2006年9月11日,在外文所召开“大江文学专题研讨会”,我带去了事先画的一幅大的肖像。会前,我请他审看,希望他在画上题几句话。他含着微笑观赏了良久,然后用油笔在肖像下写了中野重治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诗。他指着我画像上写的“2006年秋”几个字,说他针对这个“秋”才录了这首诗。他还在自己的名字下钤了名章:“健”。

  我没有想到自己在十几年当中,居然为这位日本著名作家、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画过多次速写和肖像。他的头发如今已经苍白,但他的语言更多哲理。

  我深信,日本有这样一位富于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和平战士,这样一位呼吁日本国民要正视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痛苦、防止日本重蹈右翼国家覆辙的民主斗士,是日本人民之幸。

  在北京几天紧张的活动后,大江健三郎前往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采访了两名幸存者,又登明长城,谒中山陵,我想他的感触和收获会很多很多。

  是忧患意识,是对未来的希望,使大江健三郎创作出一部部巨著。

  大江滔滔,日夜奔流,播撒希望,传送友谊。祝愿大江先生健康长寿,创作丰收!

高 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