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她在黄土高原栉风沐雨52年(人生瞬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3月7日,唐克丽在获得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之后,又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这些荣誉里面,既镌刻着她的辉煌和喜悦,也浸透着她的辛酸与汗水。

  走进黄土高原

  1954年,22岁的上海姑娘唐克丽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带着新中国第一

代大学生的豪情,来到这个县属的、不通电的农村小镇——杨陵,投入到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现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中。

  1956年,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跨越陕、甘、晋、宁、内蒙古五省区,唐克丽是地学组里唯一的女同志,每天和男同志一样下沟上山,采样背土。还有一次参加甘南藏族自治州考察,她因病留医兰州,病愈后只身穿越藏区,赶上队伍。

  1962年,唐克丽在朱显谟指导下,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土壤侵蚀研究室,挑起了发展我国土壤侵蚀学科的重担。

  跨越艰辛和坎坷

  50多年扎根在黄土地,作为一名女性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唐克丽更深地体味到了这条道路的艰辛和坎坷。

  留苏回国后,30岁的唐克丽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年中的多半时间她都在野外。孩子嗷嗷待哺、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以至求学期间,她都没能陪伴在旁。她只有一个信念,既然选定了这条道路,就要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作为我国现代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首次提出了半干旱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强烈侵蚀中心,是黄河粗泥沙主要来源区和现代沙尘暴的激发区。该成果促使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增补了水蚀风蚀交错区。

  她将地学与生态学相融合,做出了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侵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论断,并通过对古土壤微结构特征和古环境特征的深入研究,提示了黄土高原距今3000年来气候干旱化趋势。

  她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土壤侵蚀研究室。在国际水土保持界,女性高级专家极为罕见因此,她在国际学术活动中总是受到格外的尊重。她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第一届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促成了中美、中澳、中日等国际合作与交流。她曾率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代表团首访台湾省,促成海峡两岸首届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及其常设机构的成立。

  科研不知老将至 著书立说育人才

  上世纪90年代,唐克丽担任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有诸多社会兼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课题。尤其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从立项论证、基本建设、仪器采购到争取课题、培养人才、学术交流等,她心甘情愿地担当起实验室的一切常规管理事务,把宝贵的时间和机遇留给年轻一代。1995年11月,历经8年奋斗,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验收。

  退休后的唐克丽一边继续着她对黄土高原不息的探索,一边开始系统总结,著书立说。2005年出版的《中国水土保持》这部125万字的学术著作,是由她主持并协同国内水土保持科研单位和高校的30余位专家共同完成的,贯穿了她毕生的学术思想和科研积累。这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如今,她培养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在国内外同领域挑大梁。2005年底,她在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与同样获得过此奖项的丈夫李玉山研究员一起捐资16万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设立了“李唐资源环境奖学金”。她说:“我盼望着这些青年人才能凝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去攀登世界高峰。”梁 峻 王百战 韩富斌文

  摘自《陕西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