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雄襟西北在贵州荔波,经过艰苦跋涉,采访组来到未通公路的苗寨,全寨村民都出来迎接我们,大家合影留下美好记忆。贺 勇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在陕西杨陵的校园微机室里,正值暑期,校园里空荡荡的,本报记者钟嘉(左)却在虚拟世界里,领略了一番生态校园的精彩演示。 张国辉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陕西韩城党家村里管弦齐鸣,循声而去,是自乐班的老人们在排节目。本报记者赵晓霞(前右)翻看老人面前手抄的公尺谱,一望可知是有年头的东西了。钟 嘉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本报记者杨凯在额济纳旗黑城旧址前。废弃的残破佛塔看似不起眼,可一个世纪前,俄国人科兹洛夫从中挖走的西夏古文献震惊了世界。今日凭吊,真有“美丽苍凉文明”之叹。钟 嘉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我们的越野车爬得很艰难。从西宁到祁连,达坂山“风景这边独好”,却因为修路,不得不让我们感叹一番“良辰美景奈何天”。禹成哲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告别“金色的世界”(蒙语德令哈的汉语意思),我们西北组就要踏上归途了。青海湖的天空白云朵朵,青海湖的湖水深蓝沉郁,组员们在此自拍合影留念。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多彩西南在四川成都,本报记者宋冰采访外国朋友,美国人江喃(右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让我们觉得自己才是异乡人。贺 勇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在苗寨,本报记者殷新宇走在苗族同胞的欢迎队伍中,苗族同胞换上盛装,用传统的仪式欢迎采访组。王河川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大美青藏采访组乘坐N917次青藏火车进藏,亲身体验这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路”之旅。进藏车票“一票难求”,本报记者任成琦手持车票,满心欢喜。 张意轩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列车上,法国人阿兰(右)几乎就没离开过窗口,一直在拍摄,唯恐有什么遗漏。已是第二次来西藏的他,对本报记者孔晓宁说:“我曾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高原地区旅行过,但最喜欢的还是西藏。”任成琦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尼木县吞巴乡,藏香的发源地,这些孩子的父辈和祖辈们,一代一代传承着这门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手艺。孩子们对采访组的到来很是开心,17岁女孩等次(后右)和本报记者张意轩相谈甚欢,反复邀请我们“下次再来”。孔晓宁摄
我们走进了新西部(走进新西部)

  行程示意图制图:王舒怀 7月21日,满怀期待和想象,向中国的西北角进发。

  9月25日,带着感受和思索,自中国的西南方返回。

  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

  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准格尔盆地、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67天,18000公里。

  这就是我们的“走进新西部”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

  雄襟西北

  7月21日,采访组自北京启程,一日内行车800公里,抵达山西临汾,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有些兴奋——从明天起,那期待已久的西北大地,就要向我们展露它的容颜。

  次日翻越吕梁山,我们在黄河壶口瀑布作了短暂的停留,接着马不停蹄赶到陕西韩城。在这里,我们采访了明清古村党家村,并拜谒了司马迁祠。

  25日,告别了西安的历史与繁华,我们向宁夏进发,26日到达固原。在固原,我们曾经和一位当地老作家聊起文化的命题,这位老者信口唱的一段“花儿”,当即震撼了我们。他进入演唱的一瞬间,那种自然而投入的神情,让人惊讶。我们在韩城的古村落里老人们的古朴琴声里听到的,在西海固农民篆刻的一方方印章、一副副剪纸的精致小巧中看到的,不都是这自然和投入的神韵吗?

  正是渗透在这自然、投入表情里的文化,才拥有“往事越千年”的历史记忆,才永不堕那深深的文化自信。

  7月27日,采访组到达兰州,开始对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的采访。

  在这段持续18天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沿着黑河流经的线路,从头到尾走了一遍。从上游祁连县,到中游张掖市,直到下游的额济纳旗,一路走来,黑河在我们的视野中时隐时现。黑河调水的国家战略正在实施中,和各地人们的接触和交谈,既让我们体会到水对于西北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黑河流域是一个整体,它的协调发展,多么需要视野,多么需要胸怀。

  终于来到额济纳,当我们站在曾经干涸十年的东居延海边,看碧波荡漾,听水鸟咿呀,感受阳光下的微风,那的确是此行最难忘的记忆。

  大美青藏

  8月15日,采访组抵达青海西宁。

  这天夜里,我们见到了葛玉修,身为中国银监会青海监管局纪委书记的他,更为人知的称呼是“青海湖鸟王”和“中华对角羚之父”。11年来,他用3万多张照片见证了青海湖的美丽与哀愁,并不断为这里的生态保护呼吁奔走。他说,自己始终记着一句话:“地球并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却属于地球”。

  8月18日,我们到达格尔木,这里是青藏公路的起点,行驶在公路上,发现进藏一侧的路面明显比出藏一侧低,这是重载汽车长年奔波留下的痕迹——青藏铁路开通以前,85%的进藏物资都是从这里经过。

  次日,在漫天风雪中,我们驱车越过“六月飞雪”的昆仑山口,去可可西里采访,这里因着藏羚羊和索南达杰保护站而举世闻名。在这里,我们邂逅了一个父亲在索站工作的藏族孩子,今年才6岁的他,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我也是可可西里的人!”骄傲的神情中透着几分责任,这话,我们久久难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实,美的不仅是广阔的天地,更是这些纯洁的灵魂。

  8月21日,乘火车进藏。拉萨、日喀则和林芝是西藏的采访重点。

  至拉萨时,正值其传统节日——雪顿节开幕,我们参加了哲蚌寺的晒佛仪式。经声佛号中,一面巨大的佛像徐徐展开,铺满了半个山坡,从藏族群众的欢呼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盛大、庄严,以及人们源自内心的虔诚。

  青藏铁路开通后,投资热在西藏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水平提高……这一切,与历久弥坚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相交融,共同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精彩西藏。

  多彩西南

  8月31日,采访组到达四川成都,开始西南地区的采访。

  充满幸福感的成都,大熊猫、金沙遗址、羌寨的萨朗舞,自贡绝美的龚扇,泸州的酒香,构成了我们心中的四川记忆。

  9月6日,车轮驶至重庆,洪崖洞,依着陡峭山壁建成的吊角楼连成片,重庆人用结实的臂膀和坚韧的精神建造了山城,更创造着未来。

  9月10日,拥抱贵州。“多彩贵州”是贵州力推的名片,在贵州,我们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的大跨度奔走更能充分领略这“多彩”的深意。

  路过遵义、都匀,来到漳江流过的荔波,这里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动我们的,不仅有风景,更有在这片风景中生活的布依、瑶、苗等各民族的人们,他们不断寻求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9月15日,“七彩云南”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越野车载着我们穿过大理、走过丽江、走过香格里拉、走过腾冲,在瑞丽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河流边眺望异国他乡。

  听故事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们的工作:在云南大学读书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说,他们在云南生活和学习是多么开心;香格里拉的藏民告诉我们,游人们是怎样喜欢他们火热的歌舞;梅里雪山脚下的老猎人讲,他为何放下猎枪;腾冲的玉石工匠回忆起一个玉的传说……

  我们走过一方方土地,选择了一个个采访点,分开看,它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当这些点渐渐多起来时,整个中国西部的意义、气质也就随之显现。

  就好像拼图游戏一样,虽然每一个小块都无法说明整体,可是,当所有的小块都拼接在一起,便可以展现整个世界。

  本报记者 张意轩 杨 凯 殷新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