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皮黄声里怀名旦 故都优雅今尚存(我在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皮黄声里怀名旦 故都优雅今尚存(我在现场)
四位“文姬”相继“归汉”(照片经本报合成)
皮黄声里怀名旦 故都优雅今尚存(我在现场)
名宿马玉琪先生宝刀不老,“骂殿”依旧老辣

  4个着盛装的蔡文姬相继站在舞台上,演绎归汉途中之所感。唱腔婉转沉郁,悲悲切切。荒原寒日嘶胡马,何处云飞是妾家。一颗眼泪缓缓挂在演员左腮。观众席一片沉寂,胡琴稍歇,记者的快门声清晰可闻。有位老者悄悄拉住记者手臂,问我能否寄张照片给他。“

这扮相,嘿!这扮相!……”刻意压低的声音颤抖着,饱含激动,显然入戏多时了。

  10月4日,北京南城。纪念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先生的演出至此进入一个小高潮。王吟秋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徒弟,辞世5年了。演出规模不大,但来的人不少,剧院中几乎坐满。从第一排向后望去,可以看到手捧的鲜花,和花丛间隙的缕缕白发。

  演出不是官方主办,是两个志愿者牵头组织的。但在圈内影响挺大,北京京剧院的院长王玉珍、副院长陆翱,著名程派青衣迟小秋,程砚秋先生之子程永江,名宿刘雪涛、熊承旭等都陆续过来捧场了。

  参加演出的有演员,也有来自天南地北的票友——有来自浙江衢州的,有来自杭州的,有东北吉林的,有天津的,上海的,河南的……有人过来唱上一段儿,甚至要倒好几趟车,赶几天的路。好多梨园世家子弟也来献艺:拉胡琴的钟长江是程砚秋琴师钟世璋的儿子,唱“见坟台”一折的白迎菊是程砚秋鼓师白登云的女儿,赵荣琛的公子赵大维清唱了一段“武家坡”,压轴温如华和大轴马玉琪,也都是跟王吟秋、跟程派颇有渊源的京剧名家。

  这场演出还有个特点:观众不用买票,演员没人拿钱。义演,连路费都是自理!一问,他们还纷纷说:不为钱,为钱就不来了!

  记者找到演出的组织者张继安:这里边有什么玄机呢?

  张继安今年60岁,笑起来慈眉善目。听到记者这个问题,眼光看到虚空处:“这得从当年说起。想当初……”嗬,还说来话长!

  张继安是个程派票友。当年有幸碰到王吟秋先生,王先生听他唱了两句,马上问了一句话,一下把他问愣了——“唱得不错!愿意跟我学么?我愿意教你!”这么大名家居然主动提出来要教自己,没想到呀!直到问第二遍,张继安才赶紧答应了。此后9年,王吟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张继安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艺也授了,师也拜了,一分钱也没收过。

  “我师父授艺那会儿从没要过我钱,我们组织一场演出纪念他,那是应当应分,我们能用老师名号来赚钱么?”其他演出人员呢,没说的,也都是冲着这份缅怀大师的情谊而来。演出所有花费,由一个古道热肠的收藏家李典和同样热心的名宿马玉琪共同出资。

  “听说,您每年还坚持给师父王吟秋、师爷程砚秋二位先生扫墓去?”记者赶紧核实一段在现代社会中不常见到的“佳话”。

  他还没答,就听见有人喊——

  “张先生,别聊了,该您的‘指着西凉高声骂’了!”

  他笑笑:“没错!想知道详细情况,你去看我的博客吧!”

  他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我和迟小秋、李典先生来到八宝山。人民公墓葬着我们的师父王吟秋先生。师父的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半年来汉白玉的墓碑已经落满了灰尘。

  我们先用清水把墓碑上下冲洗,这可累坏了李典先生,他来回打了四五次水,小秋和我又用牙刷仔细地把渍在墓碑花纹里的土垢刷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拭,经过打扫的汉白玉墓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墓碑下方撒满了各色菊花、玫瑰、康乃馨、芙蓉等五彩缤纷的花瓣,花瓣宛若色彩斑斓的戏剧宫妆,仿佛又看到师父演艺在舞台上。

  我曾答应师父的女儿‘每逢师父忌日和清明,我会来看望师父’。我没有食言。”

  不知怎么着,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段梨园佚事来:当年程砚秋先生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归隐西山,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友好。一年后,一只鸽子居然飞回程家!鸽子尚如此讲情义,令程砚秋感慨系之。

  演出结束。观众起立鼓掌,大幕谢下。故都人情优雅如斯,程砚秋先生的鸽子似乎扑啦着翅膀又飞回来了。

本报记者 李智勇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