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考古专家云集东至“华龙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6:3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考古专家云集东至“华龙洞”

  

考古专家云集东至“华龙洞”

  村民修羊棚挖出“龙骨”

  东至县建新乡汪村位于东至到九江的S327省道附近,这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山村,约有几十户人家,村庄背后是一个小山,灌木丛生。华龙洞旧石器遗址就在这貌不惊人小山南坡上。

  1988年,该村村民庞金木在修建羊棚时偶然挖掘出一堆奇特的“龙骨”,将其收集了十几年。2001年他通过朋友告知了当地文物部门。2005年,省考古研究所的韩立刚领队在东至县境内进行考古发掘时获此消息并高度重视。

  今年7月16日,韩教授带队在此开展试掘工作,相继发掘出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水牛、鹿、貘等大量动物碎骨化石,以及有明显加工痕迹的骨器、石器。最近又发掘出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疑似人类前臼齿化石。

  华龙洞其实不是“洞”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踏着山间的碎石小道来到华龙洞考古现场。记者发现,展现在眼前并不是山洞,而是满山已经露出秋意的灌木和灰色的岩石。在几块巨大的岩石下面则是一块平坦的土地,地面一边露出很多白色或灰色的“碎石”,那是正在发掘、还部分埋在地里的动物骨化石或骨器、石器。记者看到,发掘层面已经被分割若干区域,在一些重要化石出土位置还插上了小红旗。地面的另一边有一个较深的坑,那是正在向下开挖深层土坑。

  华龙洞既然是“洞”,为什么现场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山坡?正在记者纳闷之际,一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看不出来是洞,但是专家推测在远古时代这里可能是一个人类聚居的洞穴。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地壳运动使原先的洞穴逐渐消失,洞内堆积的动物骨骼也被埋藏在泥土里。至于“华龙洞”的来历,考古人员称这是省考古所韩立刚教授取的名字,寓意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发掘面积为72平方米,遗址化石堆积厚度大约在1.7米左右,发掘深度为70公分,以10公分为一层共挖掘了7层,其中4~5层的化石最为密集。从现场看来无论是面积还是深度都不很醒目,但是目前还是在“洞外”的部分进行发掘,真正的主体部分还没有揭开面纱,发掘潜力很大。

  国内考古专家云集东至

  昨天下午3:30,通往华龙洞的山道上一阵嘈杂,随后有十多人来到考古现场。

  一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顶尖考古专家,今天特地从远道来华龙洞进行考察和研究。记者了解到,这些专家分别为著名古人类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沈冠军等专家及其助手。小小的山坡上因此一下子热闹起来。

  据悉,沈冠军教授主要负责采样和鉴定出土化石地质的年代。古人类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此行则主要是考证发现的几块疑似人类骨骼化石的可靠性和年代。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是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掘项目负责人,此次则主要对发掘做一些研究和考证。

  记者看到,沈冠军教授在发掘层面上的几个点分别采集了几袋钟乳石样本,准备带回实验室化验鉴定其产生年代。他说,目前该校的仪器可以鉴定40万年以内的样本,准确度可以详细到上下3000年。如果年代超出这个范围就要通过交换等方式向国外借用机械测定。如果这里的年代确实如韩教授所测是在10~20万年左右的话,那么明年年初左右他们应该可以把明确结果拿出来。

  韩教授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发掘出的动物骨骼化石已经达到了8万余件,其中5公分以下的7万多件,5公分以下的5万多件。此外还有较为精美的石器和骨器各100多件,粗糙品还不包括在内。这些东西已经装满了14个大箱子。不过和未来将要出土的文物相比,现在的也许还不算多。因为现在进行的只是试掘工作,正式发掘工作将在明年年初进行。

  据了解,在现场发掘的众多动物骨化石中,数量最多的是牛,熊猫、东方剑齿象等,鹿等动物则相对较少,这说明几十万年前牛可能是人的重要肉食来源之一。而种类和数量都相当丰富的动物骨化石也说明,当年遗址这一带的环境应该非常温暖湿润,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成群的动物,应该还有一条小河。

  化石曾被村民当“玩具”

  北京来专家到华龙洞的消息在汪村迅速传开,引起了不小震动,包括第一次发现化石的庞金木在内的很多村民纷纷赶到现场看热闹。

  “没有想到,这山沟里竟然会出这样的‘宝贝’!”村民汪师傅感慨地告诉记者,前些年听说庞金木在这里捡了一些骨头,还认为很晦气,没有想到会引起专家的重视,来了这么多人,“意外,太意外了!”

  “真是我们的老祖先?不会吧?”一个年青的庞姓小伙子笑着告诉记者,他也知道山上有些奇怪的石头,但从来不知道是化石,“我们还曾经用石头敲下来玩过呢!”

  一颗古人类牙齿初步确定

  昨天下午6:20左右,专家组一行来到位于东至县城内的东至县文物所,这里存放着大量此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疑似人类前臼齿化石。作为我国古人类学最权威的专家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将对这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疑似人类前臼齿化石进行考证。

  鉴定随后在文物所二楼的大厅里进行,考古队部分队员以及此次前来考察的全部专家,大约有十几个人参加了鉴定。站在门外,记者发现大厅里面显得十分安静。大约一刻钟左右,展览厅大门打开,吴新智院士一行专家陆续走了出来。

  记者事后了解到,吴新智院士初步认定那颗牙齿是古人类化石,详细需要进一步考证,至于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由于光线黯淡,今天上午将进一步仔细观察考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