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战地黄花分外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7:16 红网-湖南日报

  ■文字:本报记者 夏似飞 李茁 通讯员 桂新秋 补坤海 贺上升■摄影:本报记者 郭立亮

  红二、六军团挺进湘中后,又通过声东击西战术,转战南北,纵横东西,在运动中打击敌人,冲破封锁,胜利实现出湘入黔的战略意图。71年过后,记者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循着“老鸭田”、“鸡公坡”、“便水”等一个个当年的战地,在追忆当年激烈战斗场面

的同时,感受“红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旧貌新颜“老鸭田”

  历史回放:

  1935年12月11日,任弼时、贺龙等率部从溆浦谭家湾、低庄、桥江等地出发,兵分两路,连续9天向东南方向急进,造成抢渡资水、重返湘赣根据地之势。敌人被迷惑了,纷纷撤兵向东尾追,拼命堵截红军东进。12月16日,红六师先头连在新化城西南约44公里的老鸭田(今属隆回县)附近,与敌保安司令晏国涛部两个团遭遇。红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向敌人猛烈开火,打得敌人纷纷抱头鼠窜。中午时分,敌人发现与其交火的只是红军一个先头连,便向红军疯狂反扑。红军指战员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英勇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至鸭田附近的金石桥、朱家坳一线。敌人自以为取胜,只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在古楼驿,其余都跑到麻罗“庆贺”去了,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17日拂晓,红六师一路急行军,直插古楼驿,将敌人团团围住。刹时间,枪声大作,喊杀声响成一片,一下子就将古楼驿之敌消灭了。红军乘胜追击,神速地出现在麻罗。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顿时乱作一团,四散奔逃,晏国涛更似惊弓之鸟,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就慌忙背着蓑衣,化装潜逃了。是役,共毙敌150多名,俘敌300余名,缴获无线电发报机1台,军马1匹,机枪3挺,其它枪支数十支。

  战地今日:

  从隆回县城往北,驱车一个小时就到了鸭田镇。这个现今只有2万多人的小镇,因为当年红军“激战老鸭田”而闻名远近。9月29日,记者来到老鸭田战役的主战场———鸭田镇政府所在地鸭田村。郁郁葱葱的山林里,当年的战壕还依稀可见。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小时候在山上放牛时,偶尔还可以捡到打仗时留下的子弹壳。山脚下,312省道蜿蜒而过;公路两旁,一座欣欣向荣的集镇正在崛起。据介绍,在这个一公里长的集镇上已有近500户工商户。鸭田村的农民利用地处集镇的优势,大都亦商亦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老鸭田战役的另一个重要战场———麻罗村,人未进村,此起彼伏的机器声就已传来。原来,家家户户正在忙着编织草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叔钧高兴的告诉记者,过去,田里的稻草,除了喂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用途,有的干脆堆在田里烧掉了。后来,精明的村民发现,镇里的瓷厂、花卉厂都需要草绳,于是,便主动跟瓷厂、花卉厂联系,专门为其实行订单式草绳加工,既保证了销路,又增加了收入。如今,村里一些大户草绳加工的年产值已达四五十万元。仅草绳加工一项,全村年户平收入达5000元左右。走在鸭田镇的各个村庄,记者欣喜地发现,这里虽然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但他们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一村一品的特色已初步形成。如古堂村的杨梅、梨子,刘塘、石鼓、南湾三村的生姜,大水洞村、横金村的反季节蔬菜,青庄村的村办企业……抚今追昔老鸭田,记者不禁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鸡公坡上慰英灵

  历史回放:1935年12月20日,红二、六军团主力抵达武冈以北的高沙(今属洞口县)、洞口花园一带,然后兵分两路向绥宁进发。敌陶广急调章亮基第十六师和钟广仁第六十二师赶到绥宁的金屋塘、瓦屋塘一带布防。很快,敌我两军相遇。22日,敌第六十二师一部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被红四师击溃。红四、五师追击敌人至瓦屋塘的鸡公坡一带,打算从鸡公坡打开进入贵州的通道。于是,鸡公坡战役打响。红军分三路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由于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利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拚命顽抗,红军伤亡了300多人,仍未攻下敌人阵地。在这种情况下,任弼时、贺龙等当机立断:撤出战斗,改道南取武阳,绕过陶广纵队,经绥宁、洪江间的竹舟江、麻塘渡过巫水,进入会同,迅速北上。在鸡公坡战役中,红军十三团团长刘汉卿、十五团团长黄炳元等70多人壮烈牺牲。红五师师长贺炳炎身受重伤,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条件下截去了右臂,成为红二、六军团长征中出现的第一位独臂将军。

  战地今日:

  深秋时节,我们拾级而上,来到绥宁县瓦屋塘乡皮叶村的鸡公坡红军烈士纪念亭,但见这里苍松环绕,菊花盛开,庄严肃穆。看到红军烈士纪念碑旁群众自发献上的花篮,听着当年红军在这里战斗的惨烈故事,我们不禁肃然起敬。老支书彭华胜告诉我们,红军纪念亭是1976年村民们自发修建的。为了修建纪念亭,村里共花了3万多个工分。他们首先安排劳力在山顶上挖出一块平地做地基,又请石匠们从山脚到山顶砌出一条青石台阶。打地基、修亭子、树纪念碑,都是村民们自己动手。纪念亭修好后,村里每年都召集全体党员干部、青年民兵、学生在这里举行一次教育活动。逢年过节,不少村民自发来此祭奠红军烈士。如今,这里已成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来这里祭奠烈士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些外省、外国人也到这里来。今年3月,一位俄罗斯客人专门带着翻译来到这里了解鸡公坡战役;时隔半个月,又有两位“重走贺龙长征路”的东北人来到鸡公坡。

  “长征村”里忆长征

  历史回放:

  1936年1月3日,红二、六军团大部进入晃县(现新晃)、贵州境内,司令部驻晃县龙溪口“春和瑞”商号,准备继续西进。这时,敌人樊嵩甫、郭汝栋、汤恩伯3个纵队眼见红军北上,均放慢了尾追的步伐,只有湘军李觉、陶广两个纵队尾追不舍,特别是李觉,因在大庸“守备不力”受了处分,格外卖力,率其第十六师沿芷(江)、(新)晃公路紧追,后面还有两个师跟进,对红军后续部队造成了极大威胁。为解除后顾之忧,红二、六军团决定利用芷江与晃县交界的山坡丛林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5日下午至6日晚,红军部分部队先后返回芷江境内,在上坪与新店坪的牛屎垅、岩禾塘、撑架坡等多个战场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战斗中双方数次争夺便水渡口,史称“便水战役”。便水战役,激战两日,打了一场消耗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在千人以上。从红军来说,主要是计划不周,两个军团动作不够协调。然而,这次战役也狠狠地教训了一下敌人李觉部,使其不敢再紧追红军。

  战地今日:

  在芷江,红军长征经过的多个街道和乡村,如今不少以“长征”而命名。上坪乡长征村,便是一个典型的“红军村寨”。长征村原村支书杨天春告诉记者,长征村原名铜锣村,红军长征时经过此地,并曾驻扎在这个村子里。在便水战役中,红军曾在该村的牛屎垅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为纪念红军长征这段历史,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该村后来便改名为长征村。

  在村民刘正德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便水战役”的重要战场牛屎垅。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头,刘正德回忆说,自己当年才8岁,当天下午,他正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从毛庵放牛回家,途中,红军正往他们村子方向赶来。红军告诉他们,快点回家,等会要打仗了。刘正德刚一跨进家门,在牛屎垅那个地方枪声就响了起来。战斗异常激烈,山上的荆棘和草木几乎都被双方的士兵滚平了……

  硝烟散尽展新颜。如今,昔日茅草丛生、荆棘遍地的旧战场已成为交通要塞,不仅320国道、上(坪)万(山)公路在此交汇,湘黔铁路也正好穿行于此。便利的交通优势加速了长征村脱贫致富的步伐。杨天春告诉我们,过去,长征村由于交通不便、群众观念保守,一度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尤其是上(坪)万(山)公路贯通全村后,村民们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山地资源发展金秋梨、柰李、板栗、柑橘、葡萄等无公害生态水果业,每年,全村光产金秋梨就达20余万公斤。去年,村民人均收入接近3000元。经济发展了,群众搞基础设施的劲头也大了。近年来,村里在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修路、架桥、通自来水、建沼气池、装有线电视……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战地黄花分外香,愿长征精神在长征村进一步发扬光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