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途万里仍从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7:16 红网-湖南日报

  “敢驭黄狮上碧空,笋峙青岩峻奇雄。放眼九垓富新气,回首溪洲索旧踪。万坪大捷奠大业,塔卧高碑仰高峰。重别金溪鞍未歇,征途万里仍从容。”1983年12月22日,75岁高龄的萧克将军,重回故乡,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前叫青岩山)的黄狮寨和金鞭溪视察,在欣赏秀美风景的同时,当年率部长征经过这里的场景仍依稀在目,感慨之余,他欣然题诗一首《重到青岩山》。

  将军大气天成的诗歌,将我们带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二、六军团抢渡澧(水)沅(水)、挺进湘中。

   “鬼魅之乡”急行军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开始突围转移。萧克、王震亲率先头部队———红六军团第17师第四十九团和第五十团第一营,以急行军赶往澧水,抢占渡口。为了迷惑敌人,避开敌机侦察轰炸,红军先向东行,沿湘西的天子山、张家界、索溪峪一线前进。当年,这里荒山野岭,林荫蔽日,被称为“峰三千,水八百;强人隐,虎豹行”的“鬼魅之乡”。红军攀崖而上,缘石而下,日夜兼程。

  “当年,随部队出发长征时,我才17岁”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老干所,今年88岁高龄的老红军杨友森,对“鬼魅之乡”急行军的这段经历仍记忆犹新。他说:“桑植刘家坪誓师以后,部队连夜往大庸方向赶。到了教字垭就兵分两路,红二军团在军团长贺龙的率领下往鸡公垭方向走;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的率领下,走中湖、化香坡经过张家界(原名青岩山)的金鞭溪。当时的张家界,山高路陡、荒无人烟,一路上十分辛苦。当部队来到金鞭溪的老磨湾时,发现这里流水潺潺,于是停下来烧火做饭,进行了短暂的休整。随后,又经过现在的“水绕四门”景区,直插新桥,赶往黄家铺,与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率领的部队会合,为抢渡澧水做准备……”

  71年过后,当记者再次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但见当年的“鬼魅之乡”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尤其是金鞭溪景区更令游客流连忘返。然而,当人们在欣赏沿途的奇峰异石和潺潺流水时,并没有忘记红军长征的那段壮丽历史。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的邹梅芳告诉记者,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公园管理处特地将金鞭溪“老磨湾”地段的游道命名为“红军路”,在路的入口处还立了一块红军纪念碑,建了一座红军纪念亭。“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地方……”每当导游带领游客来到金鞭溪时,都会津津乐道地向游客说起这段红色故事,让游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知道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连破澧、沅封锁线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张家界市永定区阳湖坪镇的澧水杨林铺渡口,显得格外的安逸与静美。就在这幅静美的图画里,却蕴藏着71年前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

  站在澧水北岸,望着对面连绵的群山,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宗山,给我们介绍起当年红军抢渡澧水的经过:“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后,红二、六军团先头部队于1935年10月20日下午抵达大庸(今永定区)澧水北岸张家湾、黄家铺、安坝一带。敌人已将沿河的船只拖到南岸,妄图凭借澧水南岸的碉堡群阻击红军突围。在突击队渡河失败后,王震命令炮火掩护,由四十九团团长王烈亲率一营强渡;另以尖兵连组成突击组,从安坝渡口进行偷渡,占领杨林铺渡口碉堡。夜幕降临,风雨交加,远山和对岸的碉堡都已模糊不清,尖兵连选派4名机智勇敢的战士,身带短枪炸弹,化装成乞丐和小商贩,泅水到对岸,借口向守敌讨水喝混进碉堡。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尖兵连坐上扣留的一只大船,冲向南岸,攻击前进,扩大突破口。这时,在机枪和大炮的掩护下,四十九团团长王烈亲率的一营强渡也已成功。在激烈的滩头争夺战中,四十九团团长王烈和少共省委书记周玉珠先后壮烈牺牲。为减少伤亡,争取时间,军团首长决定在30余公里长的8个渡口同时渡河。”

  “我的叔叔当年也参加了红军,尽管那时我才6岁,但对于抢渡杨林铺渡口的情景我仍记得很清楚。在我的印象中,河对岸的山上,到处都是敌人的碉堡。为了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红军白天都隐蔽在树林里,头上扎了树枝编的环。傍晚,为了抢夺渡口,红军发起了几次冲锋,战斗十分激烈,死了不少人……”回忆起当年红军抢渡澧水的情景,今年77岁的阳湖坪镇洋池村李祥东老人仍历历在目。

  红军抢渡澧水后,兵分两路向沅陵进发。红四十九团在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刘转连的率领下,以惊人的胆略和毅力,一天急行军150里,横跨武陵山,经慈利奔袭沅水。11月21日晚8时,他们成功控制了沅江北岸的大晏溪、葡萄溪渡口,迎接红六军团渡江。与此同时,红二军团先头部队———红四师十一团也迅速控制了洞庭溪渡口。

  23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分别从洞庭溪、大晏溪渡口开始渡江。25日凌晨,全部渡过沅水。贺龙坐在木船上,指着沅水上空盘旋的五六架敌机,风趣地对任弼时说:“他们来晚了。再见吧!”就这样,红二、六军团仅用3昼夜时间,就胜利突破了澧、沅二水封锁线,然后,长驱直入湘中。

   湘中腹地播火种

  湘中地区,人口稠密,工商矿业较为发达,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一到这里,群众就像欢迎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兴高采烈;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则如丧家之犬,纷纷惊慌而逃。在湘中,红军把武装斗争与群众工作、部队休整与扩红宣传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深入发动群众,领导人民打击矿霸、土豪劣绅,短短几天时间,筹款数万银元,扩红3000多人。至今这里仍流传着一个个当年红军的故事。

  1935年11月28日,红六军团攻占新化县城后,立即展开了“打富济贫”行动。当时新化的食盐掌握在官僚、买办开设的“淮盐局”里,盐局盐商互相勾结,任意哄抬盐价,穷苦百姓要想吃盐,非常困难。红军一来,便砸开了“淮盐局”的盐库,一清点有2万多包盐,估计有300余万斤。红军政治部决定将盐分发给穷人,在盐局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要大家来领盐。可是一天过去了,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来到门口看看布告又走了。政治部一打听,原来群众有顾虑:一是长期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红军还不了解;二是担心拿了“官盐”,红军一走,就要吃官司。红军首长想了个办法,在盐局门口插上一面红旗,挂上“官盐廉价出售”的牌子,由班长老王带几个战士去“卖盐”。老王“卖盐”很特别,他不要秤,而是看人卖盐。只要看到穷苦百姓,管他有钱没钱、钱多钱少,都给撮上满满一畚箕;碰上有钱人,则没有半点客气讲。一连几天,老百姓终于明白了红军“卖盐”的良苦用心,纷纷去盐局领盐。

  “老板不劳动,剥削你们工人,养得肥头大耳,你们石匠师傅累得墨黑的,饿得皮包骨,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打倒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在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宿舍所在地———畴福堂,冷水江市党史办主任魏承祖给我们说起当年王震在这里模仿新化口音给群众宣讲革命道理的故事。魏承祖说,1935年,锡矿山年产精锑上万吨,白花花的银元像流水一样淌进了矿霸、资本家的金库。那年,全省水灾严重,各地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矿山。在不到十平方公里的矿山内,聚集数万民众,在这里过着忍饥号寒的悲惨生活。红军长征进驻锡矿山后,广泛宣传革命,传播革命火种,扩军筹粮,打击矿霸。

  锡矿山北矿宝大兴的老板杨笃武,勾结官府,霸占矿地几千亩,每天收入光洋几箩筐。南矿开源公司的老板段楚贤,挖空心思,巧取豪夺。杨、段两家豢养武装打手上百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在群众中民愤极大。红军一到锡矿山,就抄了他们的家,把财产散发给贫苦的工农群众。与此同时,红军还在人口集中的宝大兴、三角坪、畴福堂等地召开群众大会,红军首长亲自登台演讲,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立场,严格的组织纪律及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穷人为什么穷、富人是怎样富起来的。经过红军的宣传发动,群众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只有跟着共产党和红军闹革命,穷人才有出头之日。在锡矿山,红军“扩军逾千,筹粮上万”。当时驻锡矿山的红十六师师长周求保(后为海军副司令员)1983年视察新化、冷水江时,回忆说:“1935年,红六军团出于装备、军需和训练等方面的原因,只打算在锡矿山招收新兵400名,由于群众参军热情高涨,军团破例招收了近千名新兵。这些新兵大部分分配在红十六师的各个连队。在长征途中,他们不怕吃苦,英勇善战。遗憾的是,除少数几人幸存外,绝大多数都为国捐躯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