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解读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 展望未来:把哲学家记者送到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00 解放日报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解读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展望未来:把哲学家记者送到太空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

  白皮书说,中国还将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1956—2006,中国航天事业迄今已整整走过50年光辉历程。

  50年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过去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会上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明年发射,2008年进行航天员出舱和飞船交会对接,将实施一批航天工程。

  航天事业新阶段发展原则

  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孙来燕:新版白皮书有以下新的内容和特点。第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要高举两面旗帜,一面是自主创新,再一面是和平发展与合作。第二,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新版白皮书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四条原则。第三,新版白皮书中增加了一个章节,就是发展政策和措施,更体现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管理、引导。

  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白皮书指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

  中国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产业初步形成,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

  孙来燕:过去五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和5艘飞船;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发动机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顺利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新一代通信卫星大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使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将于近期发射;通过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跃升。总结过去五年,我们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已基本实现。

  一批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将实施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白皮书说,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

  未来五年,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未来五年,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孙来燕:目前载人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下一步要进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和飞船的交会对接活动。载人航天活动涉及到航天员的生命,要求高可靠性,要安全至上、可靠性第一。我们正在按照进度的节点一步一步地走,预计在2008年实现对接。究竟选择哪个航天员出舱,现在在培训,要到临发射前再作决定。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中国将来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太空,还要把科学家、哲学家,甚至新闻记者送到太空。

  至于月球探测计划,我们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当然,这都是无人探测。目前“嫦娥一号”探测器进展顺利,已完成卫星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这颗卫星的目的,一是检验工程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是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飞行,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环境。二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三是探测月壤的厚度,同时探测月壤的成分。但是后续什么时候“落”、什么时候“回”,还要根据第一步,就是绕月探测计划是不是能够圆满成功,再来确定时间表。

  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很重要反映在它能进入空间的能力。我们现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目前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能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的地球轨道,能把5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地球静止轨道。新一代的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把25吨重的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无论对我们国家目前研制的卫星、飞船的今后需求,还是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参与竞争都非常有利。

  积极开展国际空间合作

  未来五年,将优先开展八个方面的国际合作: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共享与服务,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全球变化监测与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航天测控网资源共享、互相提供航天测控支持等;通信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与制造;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的地面设备及关键部件的制造;卫星通信广播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卫星广播电视应用范围的扩大,卫星导航定位相关服务;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及其零部件的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航天活动各领域的人员交流与培训。

  白皮书强调,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孙来燕:在过去五年,中国先后与13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6项国际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我们积极开展了双边、多边、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同时也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

  目前没有制定火星探测计划,科学家正在做前期研究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来开展相关的深空探测活动。

  加快形成国际一流大型宇航企业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航天投入,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将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还将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将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还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孙来燕:1984年前,我们没有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在新疆、云南要想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需要等七到八天,现在通过卫星可以实时传输。比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村村通”,不久就要发射一颗直播卫星,这样,在每个农村家庭装一个小卫星天线就能收到电视节目,解决农村的教育、科普问题。再比如,气象卫星、遥感卫星,对预报天气、防止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对农业估产、土地面积测量都有作用。这些例子说明,航天事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在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带动科技,支撑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