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大旱考验我们管理危机的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15 人民网

  百年大旱,注定是一场百年罕见的危机。危机当前,市委、市政府临危不乱,科学决策,指挥若定,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开创了危机管理的样本。

  未雨绸缪,科学判断形势。

  “最近一段时期,我每天都会看到各地报送的自然灾害报表,心情非常沉重。”7月

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市委书记汪洋出现在江津农村。此前,江津刚刚遭受一场洪灾,60多间房屋倒塌。深入灾害现场考察后,汪洋敏锐地预感到今年重庆的夏天将是不平凡的。他说:“灾害年年有,从时间上来讲,今年的各种灾害才刚刚开头,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把抢险救灾工作做好。”虽然察看的是水灾,但汪洋当时就预感到今年有可能发生旱灾。7月22日,他在合川调研时作出科学判断:“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降雨仅11~93毫米,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减少30%~90%……通常来讲,一个区域每年的降雨量是一个常数。6月份以来,华南、中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强降雨过程,根据经验判断,重庆地区再有那么大的降雨量是比较困难的,很可能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所以得做好抗大旱的准备。”

  按照这一要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发出了一个又一个通知,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一场抗击大旱的战斗准备,在全市紧锣密鼓地展开。

  科学决策,紧急启动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

  8月9日,一条新闻引起举国关注: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特大干旱红色预警,紧急启动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市委、市政府作出这一决策,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因为这不仅是重庆首次,也是全国首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月1日,汪洋在江津视察水灾时就强调说:“有没有抢险救灾的预案,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有预案,有条不紊;没有预案,手忙脚乱。有了预案,在灾害面前,各部门、各单位就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就能够确保我们工作正常开展。”

  事实正是如此。

  应急预案启动以后,抗旱救灾成为全市的头等大事,一个个指令从抗旱救灾指挥中心发出,一个个职能部门迅速根据预案执行。

  市领导身先士卒。8月15日,全市再次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议,汪洋代表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经受住特大旱灾的考验,确保群众生活用水,确保大牲畜用水,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出现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因为高温而死亡,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8月16日和17日两天之内,汪洋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7则批示,内容涉及电力、蔬菜供应、森林防火、灾民口粮等方方面面。在批示中,他要求市经委和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改善供电状况,使生活和抗旱用电更有保障”;希望市商委“稳定和平抑叶类菜价格,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为群众把好事办好”……哪里有重大险情,哪里就有市领导的身影。自从应急预案启动以来,汪洋、王鸿举、刘志忠、邢元敏等市领导纷纷深入前线,靠前指挥,确保全市抗旱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进行。

  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在综合协调抗旱救灾工作的同时,派出督查组,对抗旱救灾进行督促检查;市纪委、市监察局发出《严明纪律确保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要求严格政治纪律;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抗击特大旱灾;市委宣传部动员和组织市属各新闻单位,积极营造抗旱救灾的舆论氛围;市救灾办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切实履行统筹协调职能;市公安消防迅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出警;市农委、科委、商委、水利局、气象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市总工会、妇联、团市委、工商联等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抗旱救灾,成为今夏重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信息透明,变政府抗旱为全民抗旱。

  尽管遭受的是罕见灾害,但市委、市政府严格要求:绝不允许瞒报、误报、缓报灾情,在第一时间将受灾情况上报中央,通报媒体,让全市人民了解旱情,了解党和政府抗旱的决心和行动。

  及时真实地上报灾情,使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打电话或作出批示,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抗灾救灾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京主持召开会议,专门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汇报,对抗旱减灾提出明确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等部委和四川、浙江、广东等省市,对重庆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大力支持。

  及时真实地公开信息,使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赢得了全国乃至境外众多媒体的高度评价。在全市,“抗旱救灾”成了所有媒体宣传报道的“主题词”。在全国,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重庆”、“抗旱”成了最热门的“关键词”。8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巴渝抗旱歌》是这样结尾的:“3000万巴渝儿女没有被灾难击倒,他们正在谱写一曲抗天灾的壮歌!”中央电视台除了在“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中及时报道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外,还非同寻常地推出了《抗旱》、《金家坡纪事》等新闻专题节目。在各类网站上,众多网民纷纷留下支持和赞扬重庆全力抗旱救灾的言论。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境外媒体,也对我市的抗旱壮举进行了大量报道。

  及时真实地公开信息,使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尽管高温干旱对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由于广大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行动,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怨天尤人,对党和政府始终抱着一种感谢、理解的心情。

  灾害年年有,结果不一样。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考证,明朝旱灾,重庆“死者无数”,清朝顺治年间大旱出现人吃人惨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庆旱灾严重,“饥民争吃人尸肉”……今年的特大干旱,创下了重庆自189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若干历史之最,但不仅没有饿死一人、渴死一人,而且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真是天壤之别!百年大旱考验我们执政为民的能力

  “GDP远不及人命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汪洋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的这句话,既是对我市抗击百年大旱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又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诠释。在抗旱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再保苗”的原则,实现“抗旱保饮水,抗旱防火灾,抗旱防疫病,抗旱夺丰收”的目标。以人为本、关怀民生,成为抗旱救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保供电、饮水、防火,则是最突出的着力点——“因为这都是关乎到人的生命的问题”。

  不轻易对市民拉闸限电!市委、市政府为兑现这个庄严承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普通人难以感同身受的。

  8月15日20时18分,重庆电力调度中心。“用电负荷已达极限,赶快通知南岸工业大户,立即停产错峰……”调度员紧张地盯着负荷曲线,目不转睛。“现在,我们每天都要和市经委、三电办协商解决电力短缺的控制措施,分解错峰避峰指标,限制大工业用电,确保让电于民。”市电力公司调度中心马主任和营销部杜主任在对媒体记者说这番话时,眼里布满了血丝。在那些“火热”的日子里,重庆电网随时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关键时刻,市领导来到供电一线。8月16日中午,市长王鸿举亲自向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和国家电网公司领导通话请求支援。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协调三峡电和四川、河南、湖北、江西等电力紧急入渝。

  8月17日,重庆电网最大电力缺口达156万千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赶赴电力生产第一线,话说得斩钉截铁:“宁可工业生产停下来,损失GDP和税收,也要保证人民生活用电和抗旱救灾用电!”

  “各供电局对全部工业企业实施停产错峰……无论如何都必须保证居民用电、保证抗旱用电!”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孙渝江下令执行市委、市政府的紧急指令后,主城区多家大型企业立即停产,让电于民。

  全市灯饰工程关闭,机关办公大楼每天从19时至次日7时停止供电……随着一个个指令的严格执行,确保居民用电、抗旱救灾用电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用电的电力“三保”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尽管今夏电力供应空前紧张,但市民并没有遭受停电之苦。

  “现在是民以水为天!要把保证群众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抗旱救灾工作伊始,汪洋就提出一项严要求,“不能因特大干旱渴死人,不能因争水打死人!”

  在重庆40个区县(自治县、市)中,綦江是惟一一个因干旱城区居民供水全面告急的县。

  自7月11日以来,綦江没有下一滴雨。连续干旱,让刚上任的县委书记李启松锁紧了眉头。

  进入8月以来,县城水源通惠河水流量锐减,8月9日以后,水量严重不足,县城15万人饮水告急!

  这期间,各种传闻铺天盖地。“通惠河快干了!”“水厂要停工了!”“县城要停水了!”市民们坐立不安,纷纷抢购塑料水桶,水桶价格由每只27元上涨到53元,很快,县城水桶一抢而空。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一声令下,水务局将4座水库的水输入通惠河,同时组织人员在上游筑填沙袋,抬高取水口水位,确保县城居民用水。县长李光金公开表态:“要停水,先停县政府的水!”

  綦江县城缺水的情况,牵动着市委、市政府的神经。

  8月19日,汪洋和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风尘扑扑赶到綦江,要求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确保群众用上安全卫生的水。

  环绕綦江县城的是一条长达231.3公里的长江一级支流綦河,由于遭受污染,綦江人早在10多年前就不再喝綦河水了。在分析会上,县卫生局提出只要进行严格消毒,綦河水可以饮用。县领导当场拍板:只要检测达标,就抽綦河水“解渴”。

  綦河预备取水点及其上下游的水样,被迅速送往县、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水厂消毒处理后,符合水源水卫生标准。

  立即启用綦河水!水务局接到通知后,仅用3天时间,就铺好了管道。8月25日,两根管道将綦河水源源不断地送进通惠河。当晚,綦江县电视台播出这条新闻后,县城居民一片欢呼。

  燃眉之急虽然解决了,市委、市政府还是放心不下,市长王鸿举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赶到临时取水点现场考察。“水质怎么样?是不是每天24小时取水?”王鸿举边查看水厂抽水记录,边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得知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确保取水点24小时运转时,王鸿举嘱咐他们:“你们很辛苦,但一定要保证取水点万无一失。”

  在这场大旱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农村。送水,成了今夏重庆最让人感动的风景。

  8月17日,綦江县石角镇干部邱国其在入户调查时,听人说千秋村三组的唐秀娇这几天神情不对,可能要出事。他赶紧直奔唐秀娇家,进屋一看,水缸里没有一滴水。

  唐秀娇卧床不起,嘴里直说:“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还是吃农药死了算了。”她的儿子在一边说,他们母子俩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没找到水,心灰意冷的妈妈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邱国其一方面做唐秀娇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打电话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给叶含贵镇长,叶镇长马上答复:“立即为她解决饮水问题,绝不能让一户困难户发生意外。”很快,村党总支落实专人为她家送水。

  这样的故事,今年夏天在全市每一个缺水的乡镇和村落都在上演。

  潼南县五桂镇共1.3万人,有1.2万人缺水,其中4000多人生活在高山上。由于不通公路,镇党委书记龙碧海当机立断,由镇政府征用25匹马,组成“马帮”,为高山居民送水。7月21日,周玉德驱马驮了120公斤重的四桶水,由于背负太重,在经过一片石板路时,马失前蹄,滚下山坡……周玉德的马,成了一个特殊的抗旱英雄。

  天干物燥,防火、救火,成为今夏最让市委、市政府领导忧心的大事。

  8月30日,一场山火在渝北、北碚交界的白云山上燃起后,一股火头顺着山势在渝北区境内蔓延,另一股火头则翻过山岭,分两路窜向北碚区三圣镇和复兴镇。

  火光就是命令!两区领导分别以最快速度赶赴火场,建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扑火。

  山风阵阵,风助火势,40个小时后,大火先后突破4条隔离带。在白云山和青峰山,有一条输气管线,如果被山火烧到,后果不堪设想。

  8月31日晚11时许,汪洋来到北碚区三圣镇茅庵村森林火灾第一线。现场地形复杂、植被干燥,扑救工作十分困难。见此情景,忧心如焚的他当即与武警总部取得联系,请求给予紧急支援。

  兵贵神速。9月1日下午,从四川省火速驰援我市的2000名武警官兵赶到现场,参与过大兴安岭、玉龙雪山森林火灾灭火指挥的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孙凤山少将也率领灭火专家从北京赶到现场。9月2日下午5点半左右,肆虐近80小时的火魔在3000军民的钢铁意志面前终于低下了头。

  除了保供电、饮水、防火外,为了让群众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夏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政策:老人免费乘坐空调公交车,在普通公交车上放冰块降温,单位放高温假,补助低保家庭,超市蔬菜零利润销售,公园开放延时,中小学推迟开学……有心人统计,仅在8月份的21天里,就有8项抗旱惠民政策出台。

  除了解决群众的眼前困难,市委、市政府还未雨绸缪,着眼解决群众灾后的生产、生活问题。

  “呜……”8月18日下午5时55分,首列赴新疆摘棉务工专列一声长鸣,缓缓离开菜园坝火车站,驶往乌鲁木齐。“乡亲们,一路平安!”站台上,专程前往送行的汪洋、王鸿举、陈光国等市领导与1700名进疆摘棉农民工挥手告别。10万重庆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找现钱补损失,成为各地媒体报道的热门新闻。

  患难见真情。一项项以人为本的政策,一个个关怀民生的故事,让今年的夏天,成为最让人感动的季节。百年大旱考验我们凝聚人心的能力

  “干旱,可以用心滋润。”一位小学生写下的这句话,让无数重庆人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感到内心凉爽。“巴渝千里,万众一心。”市委、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中的这句话,让全体重庆人在秋风秋雨中感到由衷温暖。秋天是收获的时节。盘点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最大的收获不止是实现了“五个确保”,抗旱凝聚了人心,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今年夏天,重庆最缺的是水,最丰富的也是“水”,除了汗水,还有泪水——那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构成了今夏抗旱最优美的旋律。

  市委、市政府的动员,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

  8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为抗旱防火战高温告全市人民书》;10天后,市委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9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发出《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从动员书到感谢信,构成一首完美的抗旱交响曲。在《告全市人民书》中,市委、市政府殷切希望社会各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个市民都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伸出无私援助的双手,亲帮亲,邻助邻,强扶弱,富济贫,帮助那些比自己更为困难的人,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号召全市人民“共同携起手来,使高温酷暑下的山城始终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真情,使旱情似火的巴渝大地始终洋溢着无私的同胞大爱”。《告全市人民书》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领导的言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灾难当前,群众最盼望的就是“主心骨”。今年夏天,所有市委、市政府领导,所有区县(自治县、市)书记、区县(市)长,绝大多数部门“一把手”,除了外出开会、学习等外,都忙碌在抗旱救灾第一线。经常奔波在抗灾第一线的汪洋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领导下基层“是一种号召,告诉干部要下基层”。8月16日,王鸿举在没有安装空调的124路公交车上,与30多位市民一起体验高温下乘车的辛苦。除了亲赴第一线指挥、鼓劲外,市领导带头捐款,奉献爱心。上行下效,领导们的言行,是无声的动员令。

  各级基层党组织和众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群众普遍反映,在最困难的地方,在最困难的时刻,第一个冲上前的,肯定是共产党员,第一个倒下的,也肯定是共产党员。陈文朝、何伟、车涛,这些牺牲在抗旱第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今年夏天最可爱的重庆人,他们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感动着、凝聚着千千万万颗重庆人的心。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8月23日晚,在“自强不息、人人重庆”抗旱赈灾义演晚会上,10万元、5万元、1万元、1000元、100元、50元,几元……现场共募得爱心捐款高达1.2亿元!

  在解放碑赈灾义演现场,临江门街道的低保户方海波泪流满面地要求捐献政府发给他的25元高温补助费。现场工作人员劝他别捐,但他还是执意将25元钱投进了捐款箱。他说,他平时靠捡矿泉水瓶和每月195元的低保费生活,还要供女儿上学,但看到灾区人民这么困难,他一定要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一位名叫陆昌茂的中年妇女的捐款故事,也特别让人感动。36岁的陆昌茂来自綦江县偏远农村,在南岸区一家公司做保洁员。今年6月,15岁的儿子不幸被查出患有心内膜炎,随后引发败血症。公司领导和同事们为她家捐款1.5万余元。8月16日,儿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陆大姐和丈夫决定把剩下的5140元爱心捐款转捐给灾区人民。“你们还欠着6万多元的债,这钱还是留着还债吧!”好心人劝他们。“我们的孩子已经死了,现在好多人都受灾了,他们更需要用钱!”陆大姐和丈夫捐款后,只留下了这句朴实的话。

  一笔笔带着体温的捐款,伴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一颗颗爱心,源源不断地汇入灾区,流进灾民的心坎。

  捐出的是金钱,奉献的是真情,凝聚的是人心——这是我们在抗旱救灾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当代党员》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