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80后民工引发的"爱"与"哀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28 东方网

  调查显示,“80后”打工者们仅有18.2%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他们比年长于自己的更频繁地跳槽,其跳槽频率是“50后”的近6倍,俨然为打工部落中的“流”一族。(10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一提到民工,我们眼前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一副“面孔”:破旧不堪的衣衫,迷惘无助的眼神,为生存和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的孤单落寞的身影……然而,这些“传统的

元素”在80后民工群体身上却荡然无存了——他们出来打工不是为了谋生赚钱,而是为了“玩”和“锻炼”自己,为了享受人生。

  原因其实很简单,出生在80年代的农民工,同样是看着动画片和电视剧长大并饱受家庭宠爱的一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虽然也纷纷进城寻找机会和空间,但大多没有生存的巨大压力(有父母和家庭支撑),价值观和老一代民工群体已经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显然,80后民工逐渐将会成为民工群体的主体。由于没有“挣钱”的压力,由于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和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一方面对自身权益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职业的选择上也看重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质量。换言之,他们有充分的自信来主导自身的人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素质去维护自身的权益——无疑,这一代“新潮”民工的到来,不但给整个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工群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用工单位发出了一个“警醒”的信号,“老一套”的“民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再不尊重和自觉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无工可用”将变成无情的现实。

  80后民工带来了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存在,无形中会推动民工生存环境向良好的一面改善和提高,这让人欢喜让人“爱”。但同时,他们又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哀愁”——在年轻有朝气、时尚有活力、自信有素质的“优点”背后,不能吃苦、懒惰、依赖心过强和缺乏责任感等“缺点”也暴露无遗。频繁的跳槽,盲目的流动,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不能“断奶”,这不但会造成城市用工体系的不稳定甚至断层,也埋下深深的农村养老保障隐患。

  民工“更新换代”,80后民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他们所引发的“爱”与“哀愁”,社会既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又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作者:陈贞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