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梨花体”繁荣有赖于专家护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10:56 信息时报

  有不少围观者因为“梨花体”否定了所有中国新诗,仿佛“梨花体”能够代表中国新诗,这种看起来非常激烈的反对意见,恰恰是对“梨花体”的最高赞扬,想必“梨花教”的教徒看着铺天盖地的批评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写作者想摹仿什么风格,这是他的自由,况且“梨花体”、“梨花教”都是网友的创意,当事人并没有宣称自己是“教主”,所以不必苛责。“梨花体”的产生与诗人有

关,它的繁荣昌盛却有赖于专家学者的保驾护航,如果说前者是艺术探索,后者就是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一位专家这么评论《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十三个字,描述了诗人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举目无亲,做起自己往日喜欢吃的家乡馅饼,活生生地构筑了一个十分立体的‘境’,抒发了一种客居他乡的孤独状态,嗅到一种浓烈深刻的思乡情思,令人读完沉思良久,倍感心酸。”不太清楚这个专家是不是网友“虚拟”出来的,但在现实中他们绝不少见。人们常常批评诗人浮躁,这固然有道理,但是这种浮躁与诗歌缺乏内在的尺度有关,与动不动就“倍感心酸”的评论家有关。

  《新京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