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工人”自制“土工具”征服洋船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自制“土工具”胜过“洋家伙”初中毕业也能当技术骨干

  本报记者马汉青通讯员陈佳南姚文军

  “这个控制盒移到这个位置,就可以让出通道,大大方便维护后面的马达”、“这个供油泵改了位置,原来要3个人配合的工作,一个人就可完成。”———眼前这位朴实的工

人师傅,平时是个寡言少语的“闷葫芦”,一到狭窄闷热的轮船机舱中,各种奇思妙想立刻汩汩而出……

  40岁上下的李火生,是华南最大的造船企业广船国际造船事业部机装课的一名产品主管。黝黑的皮肤,“典型”的“农民工”形象。作为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年来,他带领班组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革新和难题攻关,已先后为企业节约和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1986年,来自广东山区龙门的李火生,揣着初中毕业文凭,被师傅带上了巨轮的“心脏”———机舱,学做一名管工。最初,他只是想赚口饭吃,很快,他迷上了造船。为了苦学技术,攻克难点,他除了吃饭睡觉,可以接连一两个星期呆在机舱中琢磨个没完没了———要知道,机舱作业空间窄小,环境闷热,时常需要钻进不足1平方米的舱内半躺着操作。

  正是这样一位中国普通技术工人带领的班组,刻苦钻研,大胆革新,曾让外国航运巨头改变了对中国造船业的印象。

  1998年,广船与著名的马士基集团开始合作第一艘3.5万吨级成品油船建造。该船的液压系统工作要求非常高,船东代表对工人们的每一步操作都表示担心,现场“NO、NO”之声不绝于耳。在做油船的开孔定位时,由于没有船东所指定的“坡口机”,班长李火生在普通的打磨机上装上了自制的“土工具”,船东看到这个外表难看的“土家伙”,立即大声叫停。面对船东固执的表情,李火生当场磨出了一条精度极高的管子,船东虽勉强答应一试,但天天蹲在现场“监工”,瞪大眼细细检查。当这种“土办法”比“洋家伙”还要灵巧、效果一样且操作更加安全还省了拉电缆这道繁琐的工序时,船东信服了。在接下来的后续船技术交底会上,船东大声嚷着“我们的船不准随便换工人!”

  也正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的普通工人,凭着一股主人翁的劲头,为企业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经济效益。

  搞造船的都知道,船造起来了,船舶主机的串油(管路清洁)是绕不开的环节,而这一过程过去起码要40多天,不解决这个“瓶颈”,想多造船是不可能的。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李火生带领一班工友进行攻关,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技术纪录,将串油周期大幅降至半月内,创下华南造船业最佳纪录,从而大大缩短了船厂的码头建造周期,仅每条船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140多万元。

  广船国际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今日的广船能跻身“全球灵便型液货船市场的领先者”,绝对离不开一批批像李火生这样的杰出技术工人的无私奉献。

  贡献大了,荣誉也多了,李火生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对这些,他看得很淡:“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没有广船的培养和舞台,我没有今天。”

  回首往事,已经参与建造近90艘万吨巨轮的李火生,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当年外国船东对中国工人充满怀疑的表情。他说,就凭这一点,我还要再努力一点,争取贡献再大一点。

  

“土工人”自制“土工具”征服洋船东

  图:李火生在车间工作马汉青/摄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