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论坛与上海共成长(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0:04 人民网-华东新闻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六届年会”10月18日至19日将在上海召开。年会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信息产业部、上海市政府等主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信息技术界权威人士将出席。

  6年来,伴随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的成长,上海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得以不断推进。

  一项备受瞩目的国际合作实例

  一些有趣的细节,能够让人发现,上海信息化不但走在全国前列,在国际合作方面,同样走在前列。

  比如,你知道“信息化”(informatization)这个英文单词的来历吗?在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一届年会上,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上海,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城市信息化”这个概念,并将它译为英文,就此被联合国沿用至今。

  再比如,你知道联合国惟一连续召开六届的国际信息化论坛是什么吗?——只有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

  一些保存下来的资料告诉人们,这项被上海引以为豪、甚至已开始成为上海品牌之一的亚太论坛,究竟有着怎样的定位,具有怎样的意义。

  根据联合国第54届大会231号决议精神,亚太论坛是由上海倡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首届会议于2000年6月在上海召开。论坛的宗旨确定为:为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见识与战略计划,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经验的平台。

  迄今,亚太论坛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城市、累计超过4300名代表参加论坛。历届年会都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聚会。业界有这样的评价: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是一个国际和国内信息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亚太地区在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方面的一个著名品牌。

  一座在交流中飞速信息化的城市

  为何上海在信息化建设中如此重视国际合作?上海目前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又如何?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上海能够在国际合作中表现优异,主要依托于上海近年来自身信息化成就的飞速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上海注重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也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好的经验。

  观察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就能从多方面了解这个城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上海的社会保障卡,迄今累计发放984万张;公共交通卡在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一刷则灵;每个市民都能免费申请“市民信箱”,政策法规、水电煤账单甚至电子警察交通违章告知单等直接发到邮箱,注册用户已达116万。

  国际合作直接促进了上海信息产业能级的提升。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实现2728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GDP比重达到12.6%,“第一支柱产业”名副其实。

  信息技术还促进了上海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完善。通过电子政府,人们能方便地获得在线的公共服务,包括申请营业执照、查询税务信息等。“中国上海”门户网站,集聚了1500多项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在联合国全球公共行政网上公布的2005世界政府网站评比中,上海在被评的全球81个互联网用户比例较高的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三。

  可以说,通过国际合作,上海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国际平台上力促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双赢乃至三赢的过程。上海信息化建设获益于国际合作,也为上海成功展开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而上海同样为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合作作出了贡献。

  目前,上海已成功组织5期国际信息化技术培训,建立了3个国际信息化培训分中心。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向越南、马来西亚及中国的青海省无偿捐赠图书馆数字服务器,并进行技术培训。

  此外,上海20家医院与亚太地区偏远、贫困地区的200多家中小医院设立了远程医疗咨询系统,随时将最新的医疗信息和知识传递到这些医院,并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

  一种融入世界的发展前景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官员圭多·贝图西曾在亚太论坛上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城市信息化这一倡议已得到广泛的支持,这个概念正在从上海向亚太乃至整个世界辐射。”

  亚太论坛不仅成为全球信息化的盛会,甚至成为联合国的交流平台,而上海,已将眼光放得更远。

  在一份资料上,上海有关方面这样写道:“为引进联合国有关国际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和机遇。”可以说,拥有国际组织和机构是国际大都市的标志之一。引进联合国有关信息技术区域性机构,可以弥补上海迄今没有正式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差距。

  一个亚太论坛,是否真的能成功结出更多果实,客观分析,上海具备加快发展合作交流的条件和基础。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成功举办多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上海与联合国的多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国公共行政全球网络亚洲区域中心、上海国际信息技术促进发展中心、上海亚太地区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相继在上海设立。

  上海以往的工作,为国际机构、总部落户上海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如果能吸引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入驻,无疑将力促上海、长三角乃至中国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中心和国际机构中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装上另一高速发动机。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上海,正在通过信息化国际合作这一抓手,积跬步,行千里。

本报记者 曹玲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