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里书生爱上农村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1:23 大众网-齐鲁晚报

  张国胜(左)和村民交流种大棚经验。

  张国胜简历

  1973年生,菏泽市人,199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无机材料系,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定陶县菏达集团做化验员,2001年到定陶县南王店乡任乡长,后又调任

杜堂乡乡长,2006年2月,张国胜任孟海镇党委书记。

  给村民们分地,为让每家每户都满意,他跑遍了所有人家;为了让村民种上致富西瓜,他费尽了口舌和心思;为了招商,他愣是在清华大学门口蹲到天黑。十年时间,把张国胜从一个城里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张国胜把他的经验总结为两条:“一是不管干啥,都要对得起职责良心;二是随遇而安,心态要保持平衡,积极适应环境。”“农民朴实、正直、可亲,一旦熟悉了,干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张国胜从山东轻工业学院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毕业生,转变成菏泽市定陶县孟海镇党委书记,变得成熟、稳重了。在去农村之前,从小生长在城市、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他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农具里只认识铁锨和锄头;在去农村之后,他对庄稼、大棚、西瓜的病虫害门门清。

  他说自己很快乐,其实,这十年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想生气就分地”

  1996年7月,作为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张国胜离开山东轻工业学院,回到家乡菏泽等待下乡分配。那时候,年轻的张国胜可谓一腔热血,他拒绝了留校机会,一门心思要到他最不熟悉的农村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张国胜最早被分到定陶县一家乡镇水泥厂做化验员,半年后被调到陈集镇政府,后来又做了陈集镇贸易区管委会副主任。年轻的管委会副主任很快被派去包村,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村里一个小队到了十年调地期,要重新分地了。

  小队有四五十户人家,但地有好有坏,怎样分地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张国胜一趟趟往村民家里跑。等所有人家全跑遍了,村民全同意分地了,他这才通知大家去开群众大会,领着大家去量地。

  但第二天,村民们又找来了,有的人家闺女虽然出嫁了但不想让地;有的人说地头有块闲置两年的空地,这次也得拿来分;有的人说地我可以让,但地上栽着树,你得赔偿我……

  张国胜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跟村委会成员和村里的老人们商量,再开会,再量地……等重新量好了,提意见的又来了,原先说的话又变卦了……就这样,四五十户人家的地分了整整两个月才算尘埃落定。

  “那段时间压力太大了。”张国胜说,从那次分地经历之后,他才深刻理解了“想生气,就分地”这句老话。

  求超市卖西瓜

  2001年,28岁的张国胜被调到定陶县南王店乡当乡长,他也是当时乡政府班子里最年轻的领导。

  南王店乡企业少,经济不发达,但有种植早春西瓜的历史,不过面积并不大,张国胜就想把早春西瓜当成南王店村民致富的“敲门砖”。

  张国胜开始一趟趟跑济南,他找到一家西瓜研究所,请他们代为培育西瓜幼苗,并担任南王店乡的技术指导。

  在张国胜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全乡五万亩土地有两万亩种上了早春西瓜。

  就在大家梦想着能早日致富的时候,刚种上不久的西瓜苗发病了,而且带有传染性。看到大片的幼苗茎部从发黑到腐烂,然后再断掉,张国胜的心在流血。张国胜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苗烂掉,他到处找专家,最后,山农大的一位教授来到南王店乡,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那些日子里,张国胜天天靠在田里,手把手给村民示范如何给幼苗涂药。蒙受了这么大损失,有些村民对这位乡长说话很难听,张国胜一声不吭,他说:“将心比心,农民把全家积蓄拿出来种西瓜却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再通情达理地跟你讲话呢?”

  在张国胜和乡亲们的努力下,80%的西瓜苗给救活了。张国胜又找到那家西瓜研究所,好说歹说又让他们无偿提供了20%的健康幼苗。

  终于等到了西瓜丰收的那一天,西瓜是保质保量了,可销路如何解决?张国胜就拎着两个西瓜去菏泽的大超市,求人家帮南王店卖西瓜。超市的人谁也没想到,一个乡长竟这样低三下四地求他们收下西瓜。

  在张国胜的努力下,南王店西瓜终于打开了销路。大学毕业的张国胜看得比较远,他给西瓜注册了商标,上网、上电视、参加西瓜协会……很快,“定陶青”西瓜大批流向了全国各地。

  为招商蹲街头

  张国胜的好朋友李守卫曾陪着这位张乡长到北京蹲过大马路。那时候张国胜刚当乡长,他听朋友说清华大学下面一个厂子想扩大生产,就赶紧跑了过去,并请朋友李守卫同去“长长眼”。谁知到了北京一谈才知道,人家只是有这么个计划,什么时候实施还不一定。

  张国胜不甘心,他就在清华大学门口守着,看能不能碰上个招商引资的机会,“我们就蹲在清华大学门口,看着大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流,天都黑了,张国胜还是不死心……”李守卫对记者讲。

  十年时间,把张国胜从一个城里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张国胜把他的经验总结为两条:“一是不管干啥,都要对得起职责良心;二是随遇而安,心态要保持平衡,积极适应环境。”“农民朴实、正直、可亲,一旦熟悉了,干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张国胜笑着说。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洪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