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加大支持“三农”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3:20 舜网-济南日报

  市金融办公室、市农村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调查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市委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切实加大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今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市金融办公室、市农村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调查组,赴长清、平阴、商河、济阳、历城、章丘等六个

主要涉农县(市)区,着重围绕金融业如何支持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集中调研。

  金融支农工作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涉农金融机构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拓宽业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在支持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为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做出了较大贡献。据统计,目前我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等4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在县域和农村共设有营业网点462个。截至2006年5月底,各项存款余额为284.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39.6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62.79亿元。我市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网点萎缩,整体功能趋于弱化。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在县域和农村的营业网点收缩,中国银行撤销了商河县支行,工商银行甚至整体从济阳、商河两县撤出,农业银行在县域各乡镇的网点大幅减少,建设银行在济阳、商河两县仅有一至两个网点。据统计,从2001年到目前,金融机构在县域和农村的网点由620余个减少到462个,减少25%。在网点大量减少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也呈弱化之势。农业银行业务范围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企业;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范围仍以传统的粮、棉、油购销领域为主;邮政储蓄的业务特点是只存不贷,吸存的资金被全部抽走。

  二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和信贷资金供给不足并存。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向中心城市收缩,并将农村业务重点放在吸收存款上,我市县域银行存贷比持续走低,银行吸收的存款被大量调剂出县域之外,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例如章丘市2006年5月底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4.56亿元,而贷款余额仅为2.56亿元,加之邮政储蓄吸收的16.65亿元全部上调,这就至少造成38.65亿元的农村资金流失。与此同时,农户和农村的正常资金需求,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规模化种养业的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从而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与农村急需的信贷资金供给不足并存的尴尬局面。

  三是农村取得信贷资金的价格偏高,农户贷款利息负担过重。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渠道,但其经营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活力,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实力薄弱、技术手段落后、运行费用较高等缺陷,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价格明显过高。据调查,目前我市农村信用社一年期贷款利率在8.5%左右,比人民银行基准利率高出近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最高超过10%,这与中央“多予”、“少取”的支农惠农政策导向相背离。

  此外,还存在农业保险缺失,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乡(镇)、村集体以及公务员拖欠金融机构债务的清理工作成效不大,司法机关干预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重点是:1、以加快构建“一圈(环都市农业圈)、三带(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沿黄三大特色经济发展带)、七区(环都市农业区、南部生态农业区、平阴特色农业区、沿黄滨河农业区、历城临港农业区、章丘现代农业区和黄河北高效农业区)”现代农业经济布局新框架为主的农业布局调整。2、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积极发展水产业,大力促进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大力促进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3、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佳宝、澳利、长荣、雨润、民天、圣泉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县域经济发展。5、农村服务业发展。6、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据我市金融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金融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1、金融机构要从自身职能定位出发,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如农业银行要更多关注和满足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要确保在县域和农村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县域和农村,5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农业发展银行要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尽早开办农业科技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加快向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并重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化步伐。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改善对县域和农村的金融服务,增加信贷资金投入。

  2、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快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在政策允许范围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内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金融产品,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户的实际需要,适时推出灵活便利、易于被农村消费者接受的消费贷款种类,重点推出农村建房、购买农机具、大宗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等贷款品种。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要改变贷款“申报过严、手续过繁、时间过长、审批权过分集中”的现状,积极探索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的机制方法,以满足农村的特殊需要,提高贷款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提高大额和小额支付覆盖面,疏通汇划渠道,为县域、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服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功能,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结算服务品种。

  3、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放大财政支农效果。我市和各县(市)区应积极探索以财政支农资金为依托,建立专门的法人机构,作为专门承担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筹集、项目运作、还本付息的法人主体,并为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信贷资金的取得提供贴息、担保等服务,以彻底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中主体缺位的问题。要积极探索通过有限的财政资金,放大银行支农信贷资金投入量和效果的路子,如将财政支农资金作为银行贷款贴息资金,财政资金对农村担保机构进行补贴等。

  4、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积极探索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鼓励私有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满足农户间的资金调剂需要。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的补充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要引导、鼓励有息民间借贷采取比较规范的契约形式,防止借贷纠纷的发生。要坚决打击高利贷行为,化解民间借贷的不利影响。

  5、探索适合农村的融资担保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担保制度。在担保形式上,除传统的保证担保和不动产担保外,应探索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手段;在担保机构上,既要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和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拓农村担保业务,还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路子,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担保领域。

  6、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积极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政府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减轻农户的投保负担,从根本上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保险机构要积极拓展农业保险领域,开发新的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县域领域特别是农村营销服务部的投入。完善农村小城镇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对小城镇中小企业的保险业务,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积极发展商业性农民养老、医疗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7、加强组织领导,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强化对金融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县(市)区政府要明确一个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地方金融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及时处理金融机构需要地方政府出面解决的有关事宜,营造一个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氛围。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在全社会弘扬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活动,营造守信光荣的社会风气,让个人信用、农户信用、社会信用成为融资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不良资产占比。支持司法部门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坚决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切实保护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为农村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范钦建胡德敬执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