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奏强开放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5:40 大河网-河南日报

  省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书写了河南对外开放发展史上最厚重的篇章。

  较短的时间内,河南实现了新跨越、新突破,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更为可喜的是,河南上下谋改革、思开放的热潮涌动。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精彩纷呈。

  开放,为河南带来了开阔的眼光和全新的思路。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发展、在开放中进步,河南这些年的变化与此紧密相关。

  出口“马车”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0月15日,承载开拓国际市场重任的广交会迎来了百届庆典。我省181家企业携带5.2亿美元的大单角逐广交会。一批“河南制造”努力寻找着走出国门的通途。

  “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省委书记徐光春曾高屋建瓴地指出,河南要解放思想,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扩大开放的总开关。五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全省上下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省对外贸易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全面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已全面提速。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是“九五”的2.6倍,其中出口164亿美元,年均递增27.9%。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历史性地达到了77.33亿美元,出口则突破了50亿美元。同样在2005年,我省的外贸依存度提高到6.34%,较2000年上升了2.75个百分点。

  一批重点出口地区和县(市)迈出大步:郑州、洛阳、焦作三市2005年的出口额均超过了5亿美元;伊川县、许昌县、巩义市、孟州市等4个开放重点县(市)的出口额也相继逾越了1亿美元大关。

  一批重点出口企业脱颖而出:新飞电器、豫港龙泉、金龙铜管、豫光金铅、洛阳一拖等逐步确立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一批优势产业开始凸现:汽车及零配件、大型成套设备、大型农业机械等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来自省商务厅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对外贸易总额实现71.06亿美元,其中出口4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我省还大力实施全民外经贸战略,锯掉了进出口经营权“门槛”,在核发营业执照时,直接赋予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2005年底,我省拥有自主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在全国排名第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省委、省政府早就指出,要想保持对外开放的强劲势头,形成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政策促进体系。

  省商务厅、财政厅等部门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坚持做到有政策规定的,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够、用好;没有政策规定的,只要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年来,我省充分利用并积极兑现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性奖励资金,形成了一套长效促进机制。

  五年间,全省累计安排补充外贸出口发展基金9271万元,用于外经贸奖励资金1400余万元,拨付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6600万元,为246家企业累计申报了2.3亿元的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

  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我省还积极探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新思路。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正在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优势产业和产品,着力推动实施品牌出口战略。

  在重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同时,我省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基层开放工作的要求。围绕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我省先后确定了47个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出台了支持重点县发展的规划。

  而今,全省上下正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主题,以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措施和更扎实的工作,实现我省对外贸易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资金“活水”滋润河南经济脉络

  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河南提出,河南要抓住机遇,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资金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血脉,血脉不存、不畅、不力,经济就难以发展。

  河南生产总值2005年突破了1万亿元,但对于一个有着近亿人口的大省来说,我们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既不算高,也不够大。因此,招商引资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目标。

  2006年8月15日,郑州市西太康路的工地上,沃尔玛郑州旗舰店奠基。至此,世界零售业三大巨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郑州聚首。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88家,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45.2%。200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是2001年的近3倍。世界500强企业有35家落户河南。2003年至2005年,三年累计利用境内外资金已达14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3%左右。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更是达到了23.5%。

  这些“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有效弥补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缺口,对河南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进境内外资金,推动了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我省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1991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只有2574万美元,2005年则达到了8.5亿美元,15年增长了33倍。

  利用境内外资金设立新企业、改造嫁接老企业的过程中,我省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初步统计,我省百户重点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有外资成分。

  引进境内外资金,促进了我省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还加快了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并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

  招商引资工作大踏步前进的背后,河南上下付出的艰辛劳动清晰可见。

  2005年7月,省委书记徐光春远涉重洋,亲率河南省高级代表团赴美、加访问,并促成加州工业城项目落户郑州。

  同年,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香港举行,省长李成玉邀商香江,引资12亿美元。

  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黄帝拜祖大典,豫粤、豫浙、豫沪经贸洽谈的成功举办,让河南在承接国际、国内市场两个转移过程中,一次次地与国内、国际资本“激情共舞”。

  吸收和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河南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就必须坚持利用外资不动摇。

  走出国门让河南企业影响世界

  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的同时,如何实现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的更大突破,一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为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成了必然选择。

  为使我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我省遵循了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的“走出去”原则。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逐年扩大。

  2001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9亿美元;四年之后,全省对外承包及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增加到6.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99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增长了两倍多。

  “十五”期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2.6亿美元,外派劳务3.3万人次,设立境外投资企业75家,我方投资6865亿美元。

  2005年,全省外经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营业额4.99亿美元,外派劳务1.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4%、84.2%和72.9%。三项指标首次全部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在“走出去”的历程中,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子不仅越走越宽,而且精彩纷呈。

  大块头项目增多。仅2005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超过了10个。

  外派劳务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和高层次转化。在2005年派出的劳务人员中,工程、设计人员占总派出人数的40%以上,派往发达国家的劳务人员占总派出人数的35%左右。

  “走出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凸现多元化趋势。2005年,三门峡金渠集团在柬埔寨投资1550万美元,设立了我省首家,同时也是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境外资源开发企业;郑州方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设立了境外研发中心,借用国外人力资源,从事高科技生物制剂的开发、研究;洛阳大禹公司在新西兰投资经营30多公顷肉牛牧场,将农业生产扩展到了境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当今之河南,全省上下对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各级、各部门在解放思想、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完善机制、目标管理、优化环境等关系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全力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河南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新阶段。

  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潜力巨大、开放势头良好的河南一定能再创新辉煌。②6

  □本报记者陈学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