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改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7:5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前不久,有两个关于“医改”的消息备受关注。一是在卫生部的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目前有十多个部门参与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正就医改组织调查,加紧拟订改革方案。二是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涉及千家万户的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

  十几个部门同时参与新方案的起草,显示出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体现了各个部门对医改的重视。但知易行难。中国青年报的一则调查就显示,44.9%的被调查者担心,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会使新方案成为权衡和妥协的结果,而未必能够充分地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毕竟,医疗卫生问题涉及各个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由此产生的部门利益,平衡和协调这些关系并非易事。参与决策的部门越多,其对民意作出回应的责任约束就越小,部门利益在医改协调中纠缠不清的可能性也大。因此,众多部门的参与,搞好了可以收到群策群力的效果,搞不好,每个协调环节的迟滞都可能拖医改的后腿。因此,这需要每个部门能有超脱自身利益的高度,能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不因一己之利致使整个医改进程受阻。显然,能否避免部门利益主导这场改革,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重要考验。

  另外,无论医改方案的设计实施有多么复杂、专业,它同时是一个涉及民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价值问题。因此,医改路径的选择不能只有专家、官员的参与,必须有民意的充分表达。在新医改的争议中,引入舆论的意见十分重要。它可以使争议在良性的轨道上融合,也可以使争议在广泛的范围内提升。国家发改委开辟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当然是个好的做法。但好的做法需要有好的抓手,发改委如何能真正将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在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参考,并且真正能将广大百姓的意志通过有关部门的决策体现出来,人们期待能有程序方面的保证。核心问题是打通民众及相关利益群体参与决策的制度化渠道。显然,仅有征求意见的方式还不够,还应有更多其他途径让民意充分表达,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公共商议,集中全民智慧,获得最佳解决方案,更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形式把部门之间讨论的过程公开化、程序化,接受公众的监督,让真正体现民意的意见对改革方案的起草者具有约束力。

  说到底,社会公众对新医改方案所持的担心,一定意义上既是对行政权力本身是否规范的担心,也是对民意能否以畅通渠道表达和体现的担心。因此,对新医改方案的选择,政府能否在制度设计上用公平正义的原则来规范和制约行政决策权力,使之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服务;政府能否实现利益表达、博弈、调控的制度化,提供开放的合法利益表达渠道,让各种力量在相互博弈和沟通中达成共识,将是这次医改能否成功的首要前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