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心打好“直辖牌”:重庆民营经济问题透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9:37 人民网

  直辖以后,重庆经济增量中很大部分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2.64%上升到2005年的43%,比全市经济平均总量增长快一步,比国有经济更是快了两步。重庆作为一个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在这个计划经济的腹地顽强地生根开花结果,到如今占了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河山,其发展历程可谓毕路蓝缕,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尽管如此,重庆经济发展总量之所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在下游,经济发展速度排在中下游,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短板”。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透析重庆民营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重庆民营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步发展期(1978年—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和重庆市适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相继出台,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一大批城乡居民开始从事个体经营。

  徘徊调整期(1988年—1996年)。1988年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因社会政治背景起伏较大,重庆民营经济发展也不稳定。

  稳定成长期(1997年—2005年)。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清除了思想障碍,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更是给民营企业稳定成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看成为民营经济“松绑”的“三步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捆绑在民营经济身上的有形绳索一圈一圈被解开,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悄悄发展”,至90年代中期是“允许发展”,至2005年又可分为“开放发展”和“扶持发展”两段。重庆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全国各省份中也只能居中下游,甚至总量不及沿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十分之一。这既说明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说明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从重庆民营经济现状结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看到,重庆民营经济相对集中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限制少、投入小、见效快、附加值相对高的产业切入。第一拨是饮食、百货,第二拨是摩托车及零部件,第三拨是房地产。后期也有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高新产业项目、交通运输项目、咨询服务项目的,但其规模都有限。还需要看到的是,至今全市年产值上百亿元的民营企业屈指可数,连由本土到国外发展跨国公司的世界500强“预科班”学生都没有。

  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历史因素及内地区位等因素外,主要还在于发展环境和自身素质。在笔者看来,发展环境与自身因素的“短板”总成中,前者占七成,后者占三成。

  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来看,虽然总体向好,但留存在一些部门和部分公务员身上的轻视民营经济的旧观念犹如无形的绳索,至今仍缠绕着民营经济,使民营企业经营者们触得到、捉不到,使纪检或司法部门看得到,但上不了“纲”、定不了“错”或“罪”。

  从政府行为上分析,一些本应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的市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见。在他们看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外有别”,民营企业从来都是“外人”,为其办手续、办案子“照章办事”天经地义,但事实上却做不到位或根本不做,甚至有个别人还借机“揩油”,存在所有制歧视和身份歧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是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国家机关与民营企业不再是“上”管“下”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起码是法人对等关系(执法程序等例外),但实际情况却普遍是一个办事员就可以随时对民企老板指手画脚,不服管就倒霉了。虽然政府机构的大多数工作人员也愿意为民营经济发展出力,但是一遇到工作规定与民营企业条件或问题有出入时,往往不是变通为民营企业开绿灯,而是简单的一个摇头、一个否定了事。有的工作人员态表得很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遇到风险就做得很差了。

  从社会层面剖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既是地区经济发展中并肩前进的战友,又是利益各在的“战友”。因此,从重庆摩托车行业到客运市场,都可以看到此起彼伏的摩擦。在长期一“国”独大,工作、生活,亲戚朋友与国有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些市民总对民营经济看不顺眼,过去认为是搞歪门邪道发财,现在认为是胆子大淘了金。

  诸如此类的意识和行为互相作用,使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处处碰“软钉子”,有苦难言。

  必须看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多的“短板”。

  一是“知足长乐”,固步自封,发展理念或思想境界上存在“峡谷”意识。有的民营企业老板至今仍抱着“发展企业就是赚取利润”、“钱找到我这辈子够用就行了”等陈旧落后观念。不善于学习,也不想学习。二是机会主义盛行。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缺乏“深耕细作”的耐心,显得非常浮躁。如有的企业看到这几年房地产红火,就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涉足,结果投资分散,主业没做强,副业也没搞好。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民营企业主没有树立“企业创造的是社会财富”、“发展企业是为人民谋福祉”的理念,认为自己富裕了是自己有本事,漠视员工福利,企业拖欠养老金等行为时有发生。四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制度不科学、不完善。我市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家族制度,在民营企业初创时期规模一般比较小时,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企业制度问题还不突出,但在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日臻成熟规范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缺陷凸显。

  正是众多的社会环境和民营经济的小“短板”,构成了制约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的无形的大“短板”。重庆民营经济出路何在

  从重庆市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民营经济的扩张期。据《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将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6%以上,到2020年将上升到66%以上。

  民营经济发展也将为3100多万重庆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重庆市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进入了民营企业,全市税收的40%来自民营企业。到2010年,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将达到760万人以上,到2020年上升到1000万人以上。到2010年税收将达到430亿元以上,到2020年上升到2050亿元以上。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民营经济是重庆的希望。

  要进一步打好“直辖牌”,就必须促进重庆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就要进一步为民营经济“松绑”。

  毫无疑问,首要的是依靠党政机关特别是各级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从创造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讲,根本障碍不在下面,也不在机关工作人员,而在体制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在等改革中等发展,要解放思想见行动,充分利用直辖市的体制优势,从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在符合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而大胆地创新发展模式,调整行政办事制度。解决当前妨碍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拦路虎”即“准入难”、“融资难”、“用地难”,都要求政府机关部门适度放低门槛,千方百计变通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就重庆主城区客运市场变化看,国营公交车2000年为2710辆,2005年为5470辆,而民营公交车2000年为2010辆,2005年为564辆。由此可见,近几年在公交这个历史自然形成的垄断行业里,民营成分不仅未加大,而且受到排挤。笔者认为,下一步要在诸如城区公交、银行改革等领域,制订有效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突破民营经济准入条件的制度、观念障碍。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者,要自觉地、勇敢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在主动超前向政府提出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建议的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完善企业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确立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时期或者更长时间里,争当发展民营经济的排头兵。(作者系重庆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当代党员》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