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代篇——中华帝国是破败不堪的旧船(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15:07 世界新闻报

  “沉沦的专制的帝国即将覆灭”

  西方人发现,当时的中国人并不遵守孔夫子的教诲

  1748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当时的清王朝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则进行统治的专制帝国。1742年,英国海军上将安森在《环球旅行记》的游记中,再次向欧洲确认

了孟德斯鸠对于中国的论述。使团带回的信息“令中国人名声扫地”。那里“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则敲诈勒索他人钱财”,“沉沦的专制的帝国即将覆灭”。鸦片战争爆发以及中国的战败,使中国被看成是一个封闭、停滞、邪恶、堕落的鸦片帝国。

  在安森之后,不少探险家、东印度的职员和水手来到中国,在他们向国人的讲述中,中国多数也不是一个好形象。这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威廉·希基所写的《威廉·希基回忆录》。1767年,希基在澳门、广州游荡了将近4个月。在澳门,他看到几个面黄肌瘦、半裸着身、显然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人,于是感慨周围的一切,都表明这里的贫困和惨况均已登峰造极。

  到广州时,身为花花公子的希基,在游玩之余还不忘对广州的娼妓业作一番详细调查。通过希基的眼睛,西方人发现,中国人并不遵守孔夫子的教诲,他们既不克己复礼,也不坚持道德情操。

  另一个来到中国的英国人米勒斯对于中国的风情论述不多,他集中抨击的是中国的十三行制度,认为是对公平贸易的扼杀。果然,20余年后,英国人全面认识神秘东方古国的行动开始了。

  “这艘船将不会立刻沉没”

  临近近代的中国已然是停滞、衰败、堕落的代名词

  公元1792年9月26日,来自英国的一只庞大访华船队驶向中国。国王特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共有800多人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前往中国,参加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马戛尔尼此行由于所谓“礼仪之争”并没有达到目的。但对于英国和欧洲而言,马戛尔尼使团所给予他们的最大收获,是使团在归途中沿着南北穿越整个中国。他们的回程纪事将这些信息带回欧洲,使中国形象在西方人眼中一落千丈,已然是停滞、衰败、堕落的代名词。

  回到英国之后,对于自己访问过的这个东方古国,马戛尔尼最后断言,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虽然中国拒不对世界开放,但英国却强迫世界向它开放。在马戛尔尼式的和平之行无果而终之后,英国人最终想到了鸦片和枪炮:鸦片贸易可以逆转对中国商品进口的入超,枪炮则可以打开中国尘封的国门。东西方的两个大国注定要在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中兵戎相见。

  1840年,历史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这一年,一支由40艘战舰、4000名士兵组成的舰队从孟加拉抵达广州口外海面。它没有在那里停留很久,因为舰队司令义律急着要同北京谈判。8月11日,在马戛尔尼登陆中国47年之后,义律的船队也在大沽港靠岸了。英国人以征服者的姿态向北京传达了伦敦的要求:赔偿销毁的鸦片、开放港口、签订关税条约、建立一个租借地。这些都是马戛尔尼曾提出过但却遭到拒绝的条件。不过这一次,中国却屈从了。1842年8月29日,当令中国人倍感屈辱的《南京条约》签订之时,历史的车轮正无情地从这个止步不前的老大帝国身上碾过。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