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0年 鲁迅从未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9:59 新文化报

  重温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

的方向。”——毛泽东

  70年前的昨日凌晨,上海,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色旗帜覆盖着伟人的躯体,它的下面睡着20世纪中国的灵魂。

  1936年10月19日,文学巨匠、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上海虹口的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仁人志士们为他的离去感到痛心,与他不曾谋面的平民为他痛哭流涕,甚至连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也为之惋惜。

  鲁迅,一位身材瘦小的文人,手无一枪一炮,他笔下的文章却在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震撼,让无数沉醉的人从梦中惊醒。也许在鲁迅看来,如果手术刀不能彻底刮掉群众身上的毒瘤,就惟有拿笔杆子来洗涤国民的灵魂;如果不能拿枪炮与当时的反动势力上阵拼杀,那么也要用文章与其针锋相对。鲁迅说他解剖着别人,但更多地解剖自己。他解剖自己二十年,我们却解剖了他一百年。从他弃医从文的第一天起,他便被欣赏他的大多数人当作精神领袖顶礼膜拜,也被害怕他的人谩骂、诋毁。

  有人说,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对鲁迅、鲁迅作品、鲁迅精神的讨论,赞扬或贬低,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一直没有停止过。逝去70年,鲁迅一直是文学界永不过时的话题。

  70年来,他从没有寂寞过。

  也许他不再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领袖,我们仍在他逝世70周年之际缅怀他,他的傲骨照亮了20世纪的中国,他的灵魂永远与这个值得骄傲的民族同在。用一位和鲁迅同时代的作家郁达夫的话说,“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肖鸣镝)

  纪念

  70年,似乎从未走远

   70年过去了,鲁迅似乎从未走远,鲁迅时代的符号依然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以鲁迅命名的学校和公园。鲁迅作为一个符号,他不仅存在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个形象70年来依然是文学作品与影视选材的热点。这个伟人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存在于书本课堂中

  

  现代人认识鲁迅,多数都是从课本上了解到的。从小学到高中,几乎语文课本里都有鲁迅作品的影子。小学时记忆比较深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课本里的《风筝》、《孔乙己》,高中课本的《祝福》等。可以说,鲁迅的文章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存在于影视舞台上

  

  以鲁迅为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多见,有电影《鲁迅》、《鲁迅之路》等影片,还有一些以鲁迅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如《阿Q正传》、《祝福》等,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前段时间濮存昕主演的电影《鲁迅》,影片通过3场死亡与7个梦境,将鲁迅的最后3年时光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在这3年中,3场死亡成了一个内在结构:杨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与鲁迅之死,其中夹叙了与瞿秋白交往、参加杨杏佛追悼会、与萧红和萧军会面等事件,这是影片“实”的部分。

  存在于作家书评中

  

  多少年来,人们对鲁迅的追忆、对鲁迅的评价、对鲁迅作品的评价之类的书籍几乎从未间断。比如傅光明主编的《论战中的鲁迅》、陈明远的《假如鲁迅活着》、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等。其中《论战中的鲁迅》是一本关于鲁迅和他“论敌”之间的论争文选,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笔战经历。其中有鲁迅与陈西滢关于“闲话”的是非之争、高长虹与鲁迅的构怨、“鲁、梁”论战、鲁迅与林语堂的意气之争、施蛰存与鲁迅的文墨官司“《庄子》文选”之争等论战双方的文章,再现了那个时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群文化精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