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喜闻“新浙商”向战略投资家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18:00 光明网
李乐明

  据《经济参考报》10月20日载,一些早年间以“赚快钱”著称的浙商,正在完成从“炒家”到“战略投资家”的转变。已经有一批浙江民营企业开始进入“投资”的更高阶段,就是投资一个还不成形的市场,投资一批还未进入市场的生产力,投资一个还不存在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目前,一些靠打火机、纽扣等小商品起家的“土得掉渣”的“草根浙商”,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很多企业家都想要做大做强,不满足于简单层次的操作,开始进入制定行业标准和内引外连的新阶段,一些已开始投资文化、动漫等新兴产业的“战

略投资家”的新形象正在逐渐冒出头来,令人刮目相看。

  过去,有些地方热衷于将自身定位于粗放型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几个车皮的服装、鞋帽也比不上人家一手提箱电脑芯片的产值。的确,在中国不少传统行业,外国人赚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钱,中国人只能赚最少的制造环节的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如今在浙江,有一家叫“三尚艺术机构”的民营企业,将出资出版100部当代诗人的诗集或图传。该企业的艺术投资总计已经达到上亿元,全部是自有资金,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回报。该企业的董事长、温州人王喆很自信地说,我的收益大约在五到十年之后就会看到。他们正在通过出版、办画展等手段,制作“水墨中国”、“油画中国”等能真正反映中国人文精神的主题艺术专辑,并希望能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找到国际艺术视角和中国精神内核,即“中国芯”间的最佳对接点。到时候,一张画也能抵几个车皮的浙江服装。让几个车皮的浙江服装,比不上一手提箱电脑芯片的产值成为历史。出于对这种“战略投资”的认可,现在已经有很多浙江民间资金试图参与到他们的投资中来,还有一些银行、保险、担保机构也主动来和他们接洽,希望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搞艺术行业,不占土地,不损耗资源,不污染环境,完全靠头脑、灵感,创造的却是能让一张画抵几个车皮的服装、鞋帽的巨额的产值,让中国的艺术品能像西方作品一样,变成“硬通货”。绝非是“新浙商”的梦想。近些年来,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浙商大手笔的“财富神话”屡屡传出,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足以证明,“新浙商”的梦想与变现,仅只有一步之遥。“新浙商”向战略投资家转变的思路,才是可持续发展和真正赚长远的大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