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博爱国际孤儿援助计划”捐赠仪式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20:2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赵鹏)24日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的“中国博爱国际孤儿援助计划”的捐赠仪式上,一位叫辛海的孤儿对自己不幸遭遇的诉说牵动着人们的心。

  小辛海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但当他的爸爸在一个中秋夜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小辛海的一切都改变了。先是母亲不堪生活艰难离家出走,抚养他的爷爷奶奶又相继重病缠身,

祖孙两代每日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十分艰难。“我再也没见到我的妈妈了。”小辛海哽咽的声音未落,台下十几个准备登台演出的孩子中已传出了一片哭声。

  原来,这些满脸稚气的孩子们都已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幼小的生命都遭遇了和小辛海相似的苦难和不幸。小辛海的诉说,触动了孩子们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一个个不住抹泪抽泣,一时忘记了还要登台演出。大厅中来宾们一时寂静,主持人、捐赠者、媒体的记者们,许多人禁不住泪水溢出眼眶。

  歌唱演员白雪牵着眼圈红红的孩子们的手,登台唱起了词曲作家宋小明、伍嘉冀专门为救助孤儿们创作的歌曲《找到梦的家》:“一个小娃娃,不知爸和妈,没有家的日子流浪在天涯。说出心里话,找到梦的家,孤独的小孩你不要再害怕。”

  是的,这些孩子们如今不再害怕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温暖的家——“中国博爱国际孤儿援助计划”创办的北京博爱国际文化艺术培训学校。

  “中国博爱国际孤儿援助计划”是文化部所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在民政部、文化部等部门支持下发起的一项救助和教育孤儿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自2005年实施以来,海内外富于爱心人士广泛响应参与。2005年9月,承载着人们爱心的北京博爱国际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在京郊长城脚下诞生了。小辛海和49个孤儿从大山深处、从贫困村子里被接到学校。“一个县接一个县的跑,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的转,步行几十里山路是常事,务必把最需要救助的孩子接到学校来。”亲手把孩子们接来学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冠军回忆说。

  在这里,孩子们吃穿住用全部由学校负担;在这里,有优秀的教师教孩子们学文化,学才艺,做体育活动。这一切,是小辛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每天吃的比家里来客人时还好,在这里得到了家庭得不到的温暖。”

  孤儿们的温暖来自国内外人士的爱心。资助者中既有企业家、政府官员,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市民。有一位小学生,今年以来每个月坚持给基金会寄10元钱:“每周省下一顿早餐的钱,帮助有困难的我的同龄人。”

  爱心跨越国界。奥地利著名企业家格诺特·朗格斯·施华洛世奇先生和夫人了解到许多孤儿需要救助,决定把自己在秦皇岛市昌黎县投资建设的一所现代化校舍“朗格斯教育中心”捐给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很快,基金会在此校舍上创办起了“博爱国际(昌黎)文化艺术学校”。这是全国首家少数民族孤儿文化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入校学生从生活到学习全部免费。如今,40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孤儿已经入校就读,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些孩子毕竟是少数幸运儿,需要救助的孩子很多很多。在太行山里的一个贫困村,因为只有一个孤儿的指标,另一个孤儿的监护人对着赵冠军长跪不起:“求你也把这孩子带走吧,总不能让两个孩子命运这么不同啊。”

  显然,这项爱心事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公众的参与。“我们要沿着长城把学校一所所地办下去,尽力让更多的孤儿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基金会副会长史大红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

  “因为有了你,因为有了他,因为我们同一片阳光蓝天下。擦干你的泪,擦干我的泪,亲爱的小孩这就是我们的家。”愿孩子们爱的呼唤,飞进每个人的心底,化作支持爱心事业的行动。(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