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守孤岛的大学生采油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1:24 大众网-齐鲁晚报

  工作中的张博。

  张博简历

  1981年出生,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2002年到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工作,现任该厂孤二区204队副队长。工作四年来,他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科技成果12项,

其中1项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一等奖,8项成果获局、厂级奖励,创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也许是因为家庭发生突然变故,同样一件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对我来说却感觉特别知足。”眼前的张博那张晒得黢黑的脸和说出来的话语显得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

  2002年7月,张博大学毕业后来到东营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工作,2006年又被派往新疆,而此时,很多跟他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还在迷茫中反复择岗。

  没有选择的选择

  “孤岛并不真是个‘岛’,而是一片陆地,听说是因为以前这里太荒凉了,所以才有了‘孤岛’这个名字。”说这话时,张博正骑着一辆油乎乎的摩托车载着记者从孤岛城中心去油井,刚骑出5分钟,路边就变成一片片芦苇丛和水洼,甚至马路边蹿出来一条蛇,旁若无人地横在摩托车前。

  “芦苇丛里蛇更多,孤岛最可怕的是蚊子,能咬透厚厚的工服,有时候检修油井,随手抹把脸,就能粘下几只带血的蚊子,你听说过‘三个蚊子一盘菜,七个蚊子一麻袋’吗?”

  1998年9月,张博考入山东理工大学自动化系,他的父母都是孤岛采油厂的职工,刚上大学的张博和父母有一个共同想法:考研,继续深造。

  可变故发生在大二下学期,有一天,张博的父亲突发脑血栓昏倒,抢救了两个多月,但因为血栓位置在脑干,老人从此失去了语言、知觉,成为一个“植物人”。

  2002年6月,张博面临毕业,当时班里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考研或留在大城市,而张博在辅导员和同学们的叹息声中,带着一纸自荐书回到了父母工作的孤岛采油厂,他对厂领导说:“只要你们要我,能让我回来,让我干什么都行,我决不挑拣!”

  两年当上副队长

  和同批进来的20多个大学生一起,张博最先被分到采油厂下面各基层工作队实习。按照厂里规定,大学生们要在多个岗位上实习一年,经过多次考核合格后,才能确定岗位。

  那些天天靠在井边、浑身油腻的工人们都很喜欢张博,因为只要张博过来,一定先换上一身和他们一样的工服,衣服上也混合着水、泥、油,和他们一样发出各种刺鼻的气味。干活时,张博会一口一个“师傅”地喊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经过张博思考后才开口的。

  有一天下班后,张博听到一油井架发出了异响,他赶紧跑过去检查,发现是一侧的曲柄销子有了断痕。由于销子已使用很长时间,不容易取出来,张博就在腰上绑上安全带,爬上井去拿大榔头一点一点往外砸,人在半空中荡来荡去使不上劲,张博又用气焊割,然后往上泼水让销子热涨冷缩……一直折腾到深夜,销子终于取出来了,张博那张被蚊子咬满大包的油脸朝大家伙一乐,工人们也全乐了。

  很快,张博就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到一块,他开始改进技术,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他的科技成果先是获厂里奖励,后来获油田管理局甚至是国家有关部门奖励。

  定岗后一年多,年仅23岁的张博被提拔为孤二区204队副队长。

  新疆的艰难生活

  2006年2月,厂里要选派人去新疆试采队工作,其中就有张博。

  此时张博的父亲已经卧床六年,母亲身体状况也很差。更何况,张博的婚期就定在4月份,他已经预定好酒店、车辆,甚至请柬都已写好,这一走,难道把一切都抛给家人吗?

  张博犹豫再三,但他的母亲、未婚妻和岳父岳母都支持张博到新疆去开创一片新天地,张博咬咬牙,将父母托付给未婚妻和表哥,远赴新疆车排子地区。

  16栋平板房、一道铁丝围成的围墙,清一色的男子汉、散落在戈壁滩上的十几口油井,最远的井距离营地40公里……这些就是张博日思夜想的“新天地”了。而且他们刚到营地的第一夜,老天爷就来了个下马威——一夜下了12厘米厚的雪,除了他们几个活人,大地变成白茫茫一片。

  “那里最低气温能到零下38℃,饮水机底下是水,上面就结成了冰,队员们脚冻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张博是新疆试采队副经理,白天要安排工作,晚上看见他趴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数据,那一幕很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能这么心平气和干活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孤岛采油厂团委副书记燕中庆一直深深记着那一幕。

  而张博的乐观精神也在那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给大家排遣寂寞,张博组织了一系列趣味活动:包光棍饺子、掰手腕、跳绳、拔河……发的奖品非常简单:搓澡巾、空气清新剂、香皂、牙刷,美其名曰“为了消除大老爷们身上不正的气味”。

  忠孝也能两全

  2006年5月,张博在新疆的工作结束,又回到了孤岛,6月17日,他与未婚妻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第三天,小两口就上了班。

  每天下了班,张博都会赶紧回家,他让母亲别炒菜,等他回家去炒。吃完饭,张博会让母亲下楼散步,自己照顾父亲,等父亲睡熟了,他就在床前摊开一堆材料,研究怎样改进技术。

  很多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张博从未想过为工作放弃父母,也从不想因为家庭事务耽误工作,他很努力地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几天前,张博特地请假带母亲去了一趟40公里外的海港,这是几年来母子俩唯一一次出“远门”,他们早上出门,中午就急着赶回家,但张博很满足,他对母亲说:“妈,以后不管我多忙,都要保证让您一年去一两次海港,让您看看大海。”在张博夫妻和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如今父亲已有一些思维,虽然他还是不能行动、说话,但当他看着儿子媳妇时,眼睛里那种喜悦的光芒却已清晰可见。每当看见父亲这种眼神,张博就很知足:“我不奢望他有一天还能走路,但这个家是完整的。”

  “自从经过那次家庭变故之后,同样一件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就觉得太好了,我感觉特别知足,我愧对自己目前所得的荣誉,而对别人充满了感激。”张博常常这样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洪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