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电热议我构建和谐社会新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4:59 大河网-河南日报

  海内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11日在北京闭幕,10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海内外产生了热烈反响。

  香港《明报》撰文指出,“以人为本”与和谐,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将之作为执政圭臬,顺应了民心。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正从竭力追求增长,转向旨在控制社会紧张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加坡《海峡时报》也指出,中国正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社会更加公平和正义。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题为《中国和谐社会有待进一步制度创新》的文章中指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并非容易,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对很多人来说,和谐社会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期望,一种理想,一种需要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欧洲时报》在题为《六中全会奠定“和谐文化”》的文章中指出,全会通过的《决定》,堪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里程碑,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观念革命的里程碑,同时还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透过《决定》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中共决心打造一个以“和谐社会”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新文化。

  文章指出,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之路上,找到了解决各种难题和社会矛盾的钥匙。六中全会的主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把关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变成一种制度,提高到制度化水平上。

  文章进一步指出,《决定》确立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总要求成功地将和谐观与发展观、幸福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人生基本观念紧密挂钩,使和谐社会观念得以拓展和升华。

  文章最后指出,“和谐社会理论”为中共执政奠定理论基础。中共在这一框架中,无论是借鉴西方社会经验还是吸取其教训方面,都将更加不拘一格,游刃有余。③11

  □本报记者尹红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