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循环经济的河南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4:59 大河网-河南日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同时也付出了“超额”的代价。据统计,我国年消耗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在我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局面持续严峻。据统计,我省人均水资源、人均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1/4,而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是我国平均

耗能的1.2倍,是日本的19倍。与此同时,2002年千美元GDP排放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按千克算,发达国家为2.0,我省则高达15.2。

  近年来,我省上下已形成共识,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减轻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有效途径,并且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一般分地区、产业园区、企业三个层次。其中,企业的循环经济被称为“小循环经济”层次。在产业经济领域,采掘业、冶炼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又是我省粗放型增长的重点领域。能不能真正实现“零消耗”、“零污染”,命系于此。

  “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呼唤“减量化、再利用、高效率”。在此,特选择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但愿对我省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有启迪作用。④6

  案例一

  “不买铅矿买废品”

  综合“回收”高效益

  □本报记者史颂光本报通讯员成利军

  10月22日,在河南豫光集团综合回收厂大门口,一长溜拉着废旧蓄电池的外省货车正排队验货。一位甘肃司机对记者说:“这家企业面向全国,不买铅矿买废品,有远见哪!”

  豫光集团董事长杨安国调侃地说:“何谓废物?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如果所有的废物都能找准定位,岂不都是资源?!”

  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豫光跳出内部循环的“圈子”,构建国内行业性循环经济链。从2002年开始,国内近20个省市的相关企业,将废旧蓄电池向豫光聚拢。

  据介绍,豫光4年在全国回收废铅14万吨,替代铅矿石20多万吨。但豫光并未就此满足,为了“收废”两个字,他们斥巨资从意大利引进一套国际先进的废旧蓄电池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豫光年“吞废”能力将达到15万吨,可替代铅矿石30万吨。

  节能、降耗、环保——“回收”一项,豫光打了一个一举三得的漂亮仗。

  被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豫光,2005年9月,8万吨再生铅精炼工程投产。2005年12月,铟锗回收工程竣工。2006年3月,粗镉回收工程投产。2006年5月,10万吨再生铅分离工程开工。2006年6月,银浮选工程试产。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豫光已经形成了有色金属产业大循环经济圈,铅循环系统与锌循环系统的主、副产品互为原料补给,形成了铅—锌互补的产业优势,实现企业内部循环。在主产业基础上,通过综合回收,使得资源进入循环再生渠道,实现外部循环,最终完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主线。

  依附主线,众多综合回收项目就像长藤结瓜,相继开花。“这些项目投资不多,但效益巨大。”综合回收项目一位负责人说,仅是铟金、粗镉、白银3个回收项目,年综合回收收入就能超过1.5亿元。大量“吞废”致使成本降低,效益大幅提高。今年1至9月份,豫光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83.5%;出口创汇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1.6%。

  根据“十一五”规划,其间,豫光将继续构建铅锌系统循环经济圈。到2010年,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豫光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20亿元。④6

  点评

  对于资源加工型企业来说,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豫光金铅公司结合企业的特点,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企业效益最优化,把传统意义上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建设成为“绿色冶炼”企业。

  据悉,该公司从1987年开始,把握科技创新主旋律,连续进行了5次技术改造,使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都先后采用或与有关单位联合研发的最先进技术与装备,从而大大提高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三废”排放量。加上强化综合“回收”,把原来排放的废气、废渣转换成生产新产品的原材料,丰富了产品序列,降低了能源消耗,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完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主线。对于资源丰富、资源开采与加工企业众多的河南来说,豫光金铅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也应该大有商机!④6

  案例二

  谱写秸秆利用新篇章

  技术创新放大“循环圈”

  □杜风光

  近年来,河南天冠集团力求以技术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圈”的完善和发展。

  该集团采用酒精清洁生产闭路循环的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二氧化碳、糟液、沼气消化液、废水等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例如,将二氧化碳回收,制成低温低压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作为饮料、啤酒原料;将酒精糟液过滤,糟渣制成质优价廉的干蛋白饲料;过滤液进行沼气厌氧发酵,制成居民生活用燃料和工业原料;对沼气发酵液进行分离、干燥,制成高效有机肥;对沼气消化液进行净化处理,形成合格的工业用水,供生产使用。据统计,其综合开发利用产品实现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15%。

  纤维质资源是地球上现存最大量的生物资源,也是当前利用率最低的资源,是各国新资源战略的重点。只有实现了纤维乙醇的产业化,乙醇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对石油的替代才能够真正实现。

  天冠集团联合部分国内大学在纤维乙醇研究和生产方面取得了进展。2006年8月28日,年产10000吨纤维乙醇生产厂在南阳市镇平县开工奠基。玉米秸秆经粉碎后碱解等系列工艺脱水变性生产燃料乙醇;滤液部分提取木质素;废水经处理后排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1830万元,每年将消化玉米秆类纤维质原料1.8万吨,当地附近农民可望增加360万元的收入。

  二氧化碳是酒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现每吨售价为800元左右,用它做原料生产的全降解塑料每吨售价为2万多元。1997年,天冠企业集团开始追踪和投入二氧化碳深加工利用的开发研究,并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2005年年底开始建设一期年产5000吨二氧化碳制全降解塑料的生产线。计划至2007年建成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工程,2010年形成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的规模。

  降解塑料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年需要500万吨塑料包装材料,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将达到350万吨。若其中50%采用可降解塑料代替的话,则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75万吨。④6

  点评

  天冠集团以粮食深加工发酵生产乙醇为主业,本来是非常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但是,他们依据生态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造出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支撑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我省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非常多。其中,有不少家企业因为“三废”不达标而被关停。二者的差别,现在已经明朗:天冠集团健康发展,高歌猛进;而躲来躲去、不在环境治理上下硬功的企业早已沉寂无声。这就是坚持不坚持科学发展观造成的不同选择和“有差别”历史。④6

  案例三

  挖煤后耕地沉陷怎么办

  以废治废覆土造田

  □王文舟

  河南神火集团在永城市境内的两对生产矿井,开采以来因采煤引起耕地沉陷15000多亩,自然村庄沉陷38个;乡村道路塌陷78000多米,3条河流塌陷共计13600多米。随着两矿的逐年开采,土地沉陷面积每年将以千亩以上的速度递增。塌陷造成了沉陷区大面积积水,农田荒芜,房屋断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神火集团采用原地复垦、固体物充填去皮和超前复垦法进行复垦造田。基本做法是:先将塌陷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分别取走堆放,再利用煤矸石、灰碴或生活垃圾充填到一定高度,最后将取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分别覆盖在上面,以废制废,覆土造田,平整深犁,还田于民。

  10多年来,神火集团不断提高设备投入和技术含量,使土地复垦的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以来,每年复垦数量都在1000亩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复垦利用塌陷地9000余亩,其中加固河堤12000余米,恢复可耕地6300余亩,为12个自然村的37个村民组规划平整了新村址。

  以“采掘平衡、采迁平衡、采垦平衡”为原则的以废治废、覆土造田,收到了一系列成效。

  由于采煤沉陷,现在神火集团每年用于沉陷区农作物的补偿款1000多万元,通过土地复垦,原来的沉陷地变为可耕地,交给农民耕种后,企业就不再补偿。按每年1000余亩的复垦速度计,每年可减少沉陷地农作物的补偿款100余万元。

  在对沉陷地复垦治理过程中,配合当地政府,对村庄搬迁进行统一规划,对原来的“空心村”、废坑塘、废荒地等进行开发利用,增加了可耕地面积。并协同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在矿区村庄建起一排排整齐的平房和楼房,铺设了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等路面,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④6

  点评

  神火集团积极贯彻“采掘平衡、采迁平衡、采垦平衡”的方针,把土地塌陷复垦造田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企业的重点工程、效益工程来抓,既科学及时解决了由于煤炭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问题与土地复垦问题,改善了工农关系,又积极推进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天地。这种做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神火集团是以“煤电铝一体化经营”为主业的大型企业。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说明,大型企业在发展中要增加社会责任感,要与当地老百姓心连心,要统筹考虑企业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协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处理好的要害问题之一。④6

  (本组稿件点评专家为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占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