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产品安全系数高于其他食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9:21 南方日报

  “阳澄湖大闸蟹致癌”风波已经平息,有水产品专家指出——

  水产品安全系数高于其他食品

  特别关注

  “阳澄湖大闸蟹致癌”风波终于告一段落。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出面澄清道,今年以来,中国大闸蟹出口量已经达到743吨,没有发生质量卫生问题。不过,由“大闸蟹致癌”风波我们想到,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海产品因药物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风波时有发生,如鳗鱼硫丹量超标、贝壳类海产水产品重金属超标、孔雀石绿事件等。

  对于目前市场上涌现的诸多或似是而非,或真假难辨的水产品、海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吃?我省,甚至我国对海、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能力是怎样的情况?目前国家所建立的监测体系能否保证食用安全……

  药物残留、重金属超标、使用违禁药物是近年来频频困扰海、水产品食品安全主要问题。近年来,人们经常在媒体、社会上听闻各种传言,如最近发生的“大闸蟹致癌说”,前一段时间也发生了广东淡水鱼“药残”“有毒”事件等,这些传闻引起部分消费者对食用海、水产品的恐慌。对此,有关专家和权威部门认为,目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些草木皆兵,其实不必过于恐慌。

  专家:现在对水产品标准提高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李来好表示,与其它食品类相比,海、水产品的质量更安全。广东省一直以来都对海、水产品进行例行监测,水产品的总体质量可以令人放心。不合格的现象只是个别。就算真的出现药物残留、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药物残留量超标,有些药物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但规定使用后待休药期(即药物的代谢期)过后才能上市,有些在养殖场的抽检可能是休药期未过就抽检,从而出现“不合格”;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商家在休药期未过就上市。此外,重金属超标也有可能与养殖水域、空气污染有关,非人为添加所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生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志斌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海、水产品质量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国家监测到位、各方面协调工作到位所致。但为何目前常爆出抽检不合格、产品安全存在问题呢?对此,黄志斌认为,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国家对食品标准都会做出不同的要求,如之前发生的出口欧盟的鳗鱼硫丹残留量超标事件,其实是欧盟在今年提高了标准。2005年时,欧盟对鳗鱼硫丹残留量的允许值为30PPM,2006年则提高到0.01PPM。那么,超过0.01PPM的是否就对人体有害呢?显然不是。二是,有些残留的,或使用的药物在以前没有发现有危害,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学的进步,发生它是对身体有害的。

  水产品专家还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因食用药残量超标的海、水产品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事例。有些媒体说某药残致癌,也大多只是基于对动物模型的试验。而且还有食用量的问题,有些有害药物要达到一定量才会对人体才会产生危害。

  主管部门:粤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0%以上

  对于目前市场上流传的种种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传言、“新闻”,消费者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质量安全监督处副处长王剑河称,水产品是比较安全的食品,就广东省而言,每年抽检合格率都在90%以上,食用安全性是基本有保障的。他同时也坦然指出,鉴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个别地方、个别品种、个别时间出现一些问题是不足为奇的,这也是我们正着手努力解决的问题。

  据有关人士介绍,对于目前媒体上对问题海、水产品冠之的所谓“致癌”、“致死”等吓人字眼,只是经科学研究并从理论上推断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食用水产品引发癌症的病例;会直接致命的水产品仅有河豚鱼和极少数含神经毒素的贝类。

  至于药物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准引发的“致癌”甚至“致死”,则只有在长期大量食用以上超标水产品才可能发生,发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在去年的“孔雀石绿事件”中,香港媒体的报道是每个人每天食用孔雀石绿超标的水产品260公斤才会中毒,但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检验水产品的标准十分严格,以氯霉素为例,相当于在两个标准游泳池中滴上一滴氯霉素就算超标。

  消费提醒:

  为了确保食用安全,王剑河建议消费者选购产地来源清楚的水产品,特别要选购经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认证的水产品。此外,除国家有标准规定可生食并符合相关安全卫生标准的水产品外,如金枪鱼等,尽量不要生食水产品。

  政府措施

  广东今年已展开执法大检查

  据了解,近些年我省,甚至我国对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都在不断加强,比如对水产品药残的监控,今年无论是数量、范围、项目都比去年力度加大。在管理上,我国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实行分段、分部门负责制。渔业部门主要负责养殖、捕捞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加工、出口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环节的监管。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处副处长王剑河介绍,现广东省渔业主管部门建立组织了管理工作机制。如在广东渔业局成立了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处;并会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与香港有关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联合工作机制等。监测体系也已建立并健全,现广东省已建有渔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而且从2003年开始,扶持、建设4个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及东西两翼9个沿海市和6个内陆市的渔业“三合一”检验检测机构,到2010年以前,广东省将建成覆盖全省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据透露,目前,粤西(湛江)、珠江三角洲(珠海)等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和广州、深圳、佛山的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作。

  从2002年开始,有关部门对主导水产品实施每年两次以上的抽检制度和主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常年监测制度,监控范围、监控频率、监控数量也不断增加。举例来说,今年与去年相比,抽检地区增加了5个内陆市和4个沿海市;抽样数增加了22.6%;还增加了恩诺沙星、甲基睾丸酮、甲醛等检测项目,并加大了孔雀石绿的监控范围。据介绍,下一步省渔业局将完善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互补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据透露,从今年开始,广东省有关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重点对渔药使用、种苗管理进行执法大检查。

  事件

  “大闸蟹致癌”属子虚乌有

  据了解,10月18日,台湾媒体称,来自大陆的阳澄湖大闸蟹,验出含有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而硝基呋喃是一种禁用抗生素。台湾有关方面称,今年9月1日至10月12日,大陆销到台湾的大闸蟹共154批,其中对59批进行抽检,至少有一批629公斤验出含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

  10月19日,江苏省昆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迅速回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调查结果,质疑“有毒”之说。当地行业协会也在第一时间高调介入,认为“有毒”是不负责任炒作行为。10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开表态,今年以来,中国大闸蟹出口量已经达到743吨,没有发生质量卫生问题。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台湾有关部门称“阳澄湖大闸蟹被验出含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完全是子虚乌有,上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曾抽检了部分阳澄湖大闸蟹,结果显示全部合格。杨维龙说,硝基呋喃只适合在小河小沟里使用,而阳澄湖水域面积有113平方公里,水流急,即使投药也会被迅速冲走,完全没必要用药。

  相关链接

  孕妇不可过量食用大闸蟹

  现在正值食用大闸蟹的好季节,虽然经历“阳澄湖大闸蟹致癌”风波,但经一番调查发现,此事不过虚惊一场。国内出口大闸蟹仍然是安全有保障的。日前,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消费指南,提醒消费者,选购大闸蟹应到正规的超市、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或大闸蟹专卖店购买。

  选购:五看

  据食品专家介绍,挑选大闸蟹产品要做到五看:一看蟹壳,色泽鲜明,呈墨绿色的,一般都体厚坚实;二看肚脐,一般肚脐圆形的为雌蟹,肚脐尖形的为雄蟹,肚脐突出且用手掂,感觉“重”的,一般都脂肥膏满;三看蟹足,蟹足上“脚毛”丛生,一般都膘足体健;四看活力,将蟹身翻转过来,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的,活力强;五看爬行,爬行时肚腹离地是好蟹。

  吃食:吃蟹最好佐以醋

  大闸蟹怎样吃才安全?专家介绍了五种方法:一、要选购活的、质量较好的螃蟹,不要吃死蟹;二、蒸螃蟹前,要将螃蟹洗刷干净;三、螃蟹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不要吃未经彻底煮熟的蟹;四、食用前,应把螃蟹的胃、肠等不能食用的部分去掉;五、吃螃蟹最好佐以姜末、米醋、大蒜等调味品,不但增加食欲,还可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专家提醒,大闸蟹虽然味道鲜美,但它生长在江、河、湖底的泥里,常以不洁动植物为食,再加上蟹肉中含有比猪肉、鱼肉高好几倍的蛋白质,蟹死后蛋白质会迅速分解,细菌大量繁殖,吃蟹时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注意事项:不可与柿子同吃

  专家强调,吃蟹要注意饮食禁忌:一是不要与柿子同食,因为柿子中含有鞣酸物质,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两者同食,会使蟹中的蛋白质凝固硬化,进食过量容易引致胃肠道不适;二是蟹类产品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可能导致流产,因而孕妇千万不要过多吃大闸蟹进补;三是患有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体质、腹泻、胃痛的人,最好不食或少食蟹肉。

  本报记者欧志葵实习生孙邦琴通讯员郭兴民

  图:

  绘图:陈健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