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分设小组搞研究一张纸引发的特色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2:01 生活报

  本报记者 黄义伟

  一本新书、一张习题纸、一包纸巾在课堂上成为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焦点,随后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内,由全班同学参与制作的调查报告、统计图表、展示图文等内容让“纸的研究”课程诞生了。

  “纸的研究”课程的产生

  “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因为发新书引出了一个重要话题。”哈尔滨市兆麟小学五年(1)班班主任谷丽介绍,当时刚刚发了不少新书,当老师随意地一问,这些书是什么做的?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回答:“纸呗!”。而后,很多同学开始唧唧喳喳:纸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还有很多和我们书本不同的纸呢?我们是否也忽视了对纸的浪费呢?于是,谷丽便将同学们的意见综合上来,设定了一个活动目标的框架,其中,知识目标是了解纸的历史发展进程、生产过程、种类特点、造纸对环境的影响和纸的手工新玩法;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促进合作精神。

  五个特色小组产生

  五年(1)班的周鸿博和同学组成了欢乐队,她们主要负责纸的制造过程的课题研究,闫旭等10多个同学成为爱心队成员,主要负责造纸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其他小队也都各具特色,如小小超人队负责纸的用途研究,神秘历史队负责纸的历史发展研究,巧夺天工队负责纸的手工新玩法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为弄清楚一个具体资料,很多学生想方设法研究问题。周鸿博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封奥为了制作铜板纸的流程图,为了掌握生产过程,说服爸爸在牡丹江一家工厂弄到了相关资料,而闫旭平常写作业时,一遇到错的地方就撕掉纸,从这个课题开始时,他也不再浪费了。

  课后自评共赏

  (教师)谷丽:在这次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同学共同研究,共同收获。作为老师也不例外,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也学会了一种“神仙鱼”的折纸方法。

  (学生)周鸿博:整个过程学到很多知识,总体感觉是快乐着并忙碌着。

  (学生)闫旭:现在用纸巾时,我也学会了节约,三层的纸巾由原来只能用一次到现在我可以利用三次。

  (校长)王丽: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能唱会跳就可以的,通过上这样的开放式实践课,尽管一个月只有一个话题,但在开展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学生能力提高了,老师开始注意在探究性学习中加强指导性,而不是“只教不试”了。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