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界定性骚扰,法律中义是危险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6:51 四川新闻网

  去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首次增设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条文,但只是作为一条禁止性的宣言写入法律,未有明确定义。近日上海市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构成性骚扰的5种具体形式作出界定。草案第31条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法规对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的性骚扰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10月26日《北京娱乐信报》)

  这种界定立即引来了许多质疑。有专家称,构成性骚扰的一个最主要方面是受体的主观感受,而上海的界定只有客观表述而无主观规定,缺乏操作性;有人称很难分辨“公共汽车上故意紧贴对方”中的“故意”;更有网友笑称“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挑逗的最高境界是眼神骚扰”。法谚云:法律中每一个定义都是危险的,因为一个例外就可以推翻它。上海界定性骚扰遭遇如此多质疑就表现出这种“定义危险”。

  笔者认为,目前的认知水平下想在法律中明确界定性骚扰是一种立法盲动。首先,学术界对性骚扰概念、构成和举证等方面的分歧还非常大,对界定缺少基本的共识,而一般立法都是滞后的,应等到法学精英形成基本的共识后才能上升到立法层面;其次,社会对性骚扰的认知还处于混沌状态;最后,从北京到武汉再到重庆,好几起性骚扰案原告败诉的司法实践表明,界定性骚扰还有许多难以跨越的法律鸿沟——这一切说明目前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智慧对性骚扰作出界定,不能依靠“严密的界定”禁止性骚扰,立法应有“定义是危险的”之谨慎和谦抑意识。

  不错,所有的法律定义都是危险的,可如果立法者对一个事物已经非常了解,他能用精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限定把“危险”限定在最细微的程度,比如法律对“受贿”、“抢劫”的界定;如果缺乏足够的了解,认知水平还很低,定义隐含的危险就非常大。当下上海对性骚扰的界定就隐藏着许多“危险”:能说上司在办公室中那种色迷迷、直勾勾的“眼神挑逗”不是性骚扰?能说上海拥挤的公交车上不小心贴到了女性就是性骚扰?

  在对一个事物认知能力还很低的条件下,立法者应力戒“严格界定”的诱惑,容忍法律以一种单纯的“禁止性规定”的方式存在,盲动地界定和定义只会让法律漏洞百出。其实对付性骚扰的方式不仅有法律一个途径,目前情况下应更多地诉诸道德手段。即使在法治相当健全的美国,打击性骚扰更多也并非依靠司法途径,而是依靠女权主义团体的力量保障妇女权益,依靠道德的力量。

  [作者:曹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