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阐述最新研究成果碰撞思想智慧火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4:08 深圳特区报

  来自全国各地的社科理论专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积极的探讨

  阐述最新研究成果碰撞思想智慧火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把握自身特点建设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全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认识、理解、把握这一战略目标,防止各种片面性认识和形而上学。具体来讲,必须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把握全局性与局部性的辩证统一。六中全会研究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必须放到全局中考虑,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连贯起来考虑。

  第二,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必须要在动态中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尽最大限度去消除不和谐因素。

  第三,把握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从总的定位来说,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发展中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应该贯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第四,把握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辩证统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整个历史都是在均衡与不均衡的辩证统一当中相互推进着。

  第五,把握动力、活力与平衡、均衡的辩证统一。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所以在整体思路上,应该在致力于解决动力和活力问题的同时,重视平衡与和谐。

  最后,应把握总体性和局域性的辩证统一。每个地区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比如,深圳这座城市的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的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深圳,应该从深圳的特点出发,根据深圳所达到的水平,在新的高度之上,来设定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

  国防大学副校长许志功:

  促进社会公平增强社会活力

  国防大学副校长许志功谈到,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以下几点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当中。同时,又要从小社会入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

  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迎接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必然要求。

  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和进程中进行的,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个整体布局的必然要求和它的内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确立和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成功。

  应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是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加强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必须从党的执政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部长丁宁宁:

  完善市场经济保证社会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部长丁宁宁表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着我党对解决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的思考研究。我国通过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讨论,最终明确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之后,紧接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也就是在什么领域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什么领域不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竞争者、胜利者、失败者。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管谁,应该如何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正是涉及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世界意义。西方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耕地面积相当于中国的3倍半,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国家通过殖民化,掠夺全世界的资源,从而走上工业化道路。在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条件下,中国工业化从起步时,就面临着西方到后工业化时代才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具体来讲,以人为本是让全中国人民不要忘记了社会主义的宗旨,而科学发展观则提出了如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思路问题,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提出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从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中国的环境、人口、资源问题解决了,那么全世界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中国很多方面的发展水平目前仍低于西方国家,这一现实情况给我们党提出了崭新的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和平稳定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法律环境

  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提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广东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而又稳妥的探索和实践,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1345”模式,即“一个中心”、“三化”、“四民主”和“五个坚持、五个促进”。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东拥有一个较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律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有利的条件。“三化”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指构成广东基本政治架构的党委、人大、“一府两院”、政协在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上,均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广东政治建设最鲜明的特色。“四民主”是广东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模式,即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自治组织模式,以及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旨的村民自治模式。“五个坚持、五个促进”是广东省推进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和经验,即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人大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党委统揽全局、各方积极推进、狠抓贯彻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形成;坚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坚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等等。

  广东的发展事实昭示我国的民主政策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走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童世骏:

  处理好发展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童世骏提出,大问题需要大智慧,科学发展观就是用来回答“什么样的发展”这个大问题的充满智慧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不仅涉及到如何改造自然,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涉及到如何安排社会,如何处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矛盾。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而且要重视社会科学,比如,用社会科学方法寻找经济运行和社会关系的规律。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追求什么目标,要把何处当作目的地,也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目的,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智慧的发展观,它既不是单方面地强调发展的目的,也不是单方面地强调发展的手段,而是强调要处理好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不能忽视,相对于“以人为本”这个发展目的来说,“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这个发展路径具有内在的意义。换句话说,片面的发展、失衡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对“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来说,非但是事倍功半,而且是南辕北辙。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有关发展的指导思想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强调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现在,我们拥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我们就能有效解决因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

  和谐深圳建设指标化制度化心灵化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深圳经济特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是和谐深圳建设指标化。深圳使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成为可操作、可考核、可测评、可调控的科学实践的过程,研究制定了三大指数:一是文明指数。文明指数由幸福指数、关爱指数、人文指数、安全指数、诚信指数、环境指数、廉洁指数七个指数构成。二是效益指数。效益指数由21个指标构成,该指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发展质量和成本,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了唯GDP论。三是和谐指数。深圳推出和谐深圳指标体系,将和谐社会建设事业变成一系列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

  二是和谐深圳建设制度化。一是市民诉求制度。包括领导接访日制度等。二是利益协调制度。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体系。三是社会维稳制度。深圳创造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六约模式”等。四是城市管理制度。深圳实施了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的“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五是固本强基制度。推广“楼宇建党”、“片区建党”模式大力建设和谐社区,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六是自主创新制度。在全国率先把加快创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七是循环经济制度,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八是责任能力建设制度,提高各级干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

  三是和谐深圳建设心灵化。一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月活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二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四是关爱行动,将外来群众和劳务工作为重中之重,有效地加强了城市的凝聚力。五是社会诚信建设工程,深圳已制订相关的法律措施,形成了初步的诚信平台。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

  积极化解矛盾努力形成共识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主任乐正表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在取得经济的高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社会和谐、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一个时期以来,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了某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即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承认差异,积极化解矛盾,努力形成共识,以法律、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构建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环境,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使差异建立在主动调节和公平调节的基础上,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互助统一起来,鼓励强者、帮助弱者,努力实现利益差距的取长补短和发展目标的总体趋同,在全社会建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安定和睦。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少需要四个社会因素,一个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二是公平制度的建立,三是道德基准的有效,四是化解机制的形成。

  深圳是中国迅速完成现代化起飞阶段的年轻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创立科学、和谐的发展新模式,是深圳未来发展必须要迈出的新一步,也是新阶段深圳要面临的新课题。深圳未来的发展应该重点处理好平衡四个方面:一是加快社会体制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协调;二是树立深圳人的新市民观念,提高包括劳务工在内的新市民的家园意识和城市认同感;三是调节认同差异;四是加强管理的统一协调,实现特区内外的平衡。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创新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必须以人为本,依靠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全体市民的合作努力,在创新和协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