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执政理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4:08 深圳特区报

  执政理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第一二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研究党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国内外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从根本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开始了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创新。由此而来,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增强执政意识,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认真研究执政规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扩大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等等等等,一系列与执政理念有关的新概念、新论断、新要求都应运而生,成为我们党正在落实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集中体现了执政理念创新的重大成果。紧接着,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成为执政理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并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同在,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需要我们党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处理好各阶层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好各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向世界充分表明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等等。社会要和谐,首先党内要和谐。党内要和谐,首先领导班子要和谐。正因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中去,落实到凝聚人心、稳定人心、化解矛盾、消除矛盾的具体措施中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和谐共事、和气生财、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和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我们人民日报社应当承担的重要任务。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次研讨会就是一次很好的会议。人民日报包括人民网会认真报道好研讨会的成果。我们愿意和在座的专家以及各界人士一起,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决定》精神,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