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吴思远批评中国“大片”表面繁荣并非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8:24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0月27日专电(记者张乐、周婷玉)针对目前中国的“大片”题材雷同、动辄投资上亿元、明星“大腕”云集的现象,正在杭州参加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香港电影人吴思远警告说,这并非是一件好事。

  《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最近几年来,中国电影界的知名导演几乎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了大成本古装片的拍摄之中,高额的投资和名导演的号召力唤得大牌

明星争相加盟。吴思远在肯定其票房的同时,也提出了意见。

  吴思远说,最近内地连续生产了一批古装片。这些影片在国内票房一路飘红,海外票房也不错。“但我们还能够继续再拍5、6部类似这样的片子吗?电影往往讲究潮流,我们手风顺的时候可以做得很好,可一旦潮流转向呢?”他认为,任何人都可能产生审美疲劳,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饱和度,外国人对中国的古装武侠片不会永远喜欢下去。“一旦潮流转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吴思远认为,将所有的“大牌明星”集中在一部电影中,人为抬高了制作成本和投资风险,不是健康的行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导演凯文·科斯特纳1995年导演的《未来水世界》投资2亿美元,票房收入仅为3500万美元,成为近代电影史上票房惨败的代表之作;拍摄于1963年的《埃及艳后》总投资4400万美元,票房仅为2600万美元。

  吴思远说,希望中国的电影产业能够发展得“非常正常”,“不要垮在几部大的片子上”。

  专家提醒:中国电影应改变运营成本过高的现状

  新华网杭州10月27日专电(记者余靖静、周婷玉)在2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影视企业高峰论坛上,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转变目前的数量型增长方式。

  “现在的中国电影就像一个15岁的孩子,快速长‘个’。但在未来的几年内,他得长‘劲’。”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冬表示。据了解,1993年至2002年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调整的10年,从2003年起,中国本土市场开始全面崛起。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电影产量将突破300部,票房收入有望突破26亿元,银幕总量将突破3000张。

  但与高速增长不相称的是,中国电影的运营成本过高。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是内地最大的民营电影发行机构之一,公司总经理于冬表示,数据显示,3年中,中国新增银幕591张,并增加了5亿元票房收入,但增加的这5亿元票房实际上牺牲了很多附加的成本,如拷贝成本、过高的宣传投入等销售成本等。

  另一方面,目前电影业资源集聚在少数“大片”的现象也令与会人士感到忧虑。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表示,2005年出产了200多部国产电影,但真正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只有10部左右,前5、6名的票房占据了50%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香港影视业代表、著名导演吴思远说:“一个国家电影的真正前途不在于几部大片,而在中层力量。”

  作为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四大主体活动之一,中国影视企业高峰论坛于26日至27日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研讨的主题是“文化消费与电影市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