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娃娃"违规",板子打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9:25 东方网

  蒋萌作品集交通事故猛于虎。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广州市最近出台了新招。

  在名为“广州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联系制度”的措施中,广州所有中小学生都领到一张“交通安全卡”,其作用类似于司机的驾照。如果学生违反交规,被交警抓到“现行”,必须交卡登记,警方进而通知学校,学校再请家长。对于不服交警管理的,由学校或教育

局现场协管,严重的更会受到学校操行扣分。被抓三次,将影响评三好学生等等。

  少不更事,宽以待童,广州却让尚处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娃娃,承担一定交通违规的后果,这事比较新鲜。官方解释是“从娃娃抓起”,增强学生遵守交规的意识,避免孩童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骑车带人、骑车追逐等危险的发生,还希望以此带动家长尊章守规。在车祸已成为未成年人重大安全“杀手”的今天,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可是,从初步执行情况看,措施存在的疏漏与盲点,对学生潜在的心理与学业影响,也引发了不大不小的争议。

  实际上,诸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基本常识,孩子们早在幼儿园时就已知悉。可面对不少成年人对此的置若罔闻,在马路上“勇猛无比”,甚至还领着孩子“抄近道”、“抢时间”,娃娃们难免“照猫画虎”。而根据目前的规定,如果家长带孩子一同违章,交警不会处罚家长,只会给孩子的学校发放安全教育通知书,名曰以此“感化”家长。对于“罚小不惩大”,许多成年人表示了质疑,这对孩子将产生怎样的教育意义也未可知。

  除此之外,面对警察,成年人通常都比较敬畏;听惯了“警察抓坏人”的孩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措施实施的第一天,一个违规的孩子被“大盖帽”拦下,才被问了一句,就已浑身发抖,吓得泪水涟涟。这令警察都于心不忍,更不要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心理阴影。事实上,“震慑教育”究竟适不适合孩子,怎样把握好这个尺度,都是值得商榷的。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综合考评本已多多,样样都可能影响“升重点”,交规违章再来“凑热闹”,安全保障成了“心理负担”,不免还引发了“变味”之嫌。而学生犯错,学校找家长,同学再嘲讽,这种“老套路”恐怕更不是安全教育之上策。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对于学生的违章教育,证照式管理则显得过于“成人化”。成人的思维往往是理性、单向式的,而孩子的想法却是感性、不确定的。成人的初衷也许是好意,但孩子的反应却可能难以预知。孩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寄希望于“镜中影转变镜外物”,更是一种本末倒置。对于儿童的教育引导,理应引入更多儿童心理学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如今教育中常常被忽视、欠缺的;同时,所谓“正人先正己,身先是以率人”,为了自身与孩子的安全,成年人当如何作则,想必已无需多解。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