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独特的法国和独特的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5: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钱克锦

  如果撇开一些细节和具体情况,从一个宏观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和中国的“独特性”是这两个分处两大洲的国家相处融洽的重要基础。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无论从气氛还是从内容看,这次访问

都非常成功而且引人注目: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声明;双方对两国关系高度评价;对彼此在未来的交流、合作和互相理解充满信心;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诸多经济合作协议和巨额的贸易订单。

  毫无疑问,中法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促成这种良好状态的原因当然很多,不过,如果撇开一些细节和具体情况,从一个宏观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国和中国的“独特性”是这两个分处两大洲的国家相处融洽的重要基础。

  从文化和政治上来说,法国是一个西方民主国家。但在西方世界里,法国的“特立独行”以及由此产生的“反叛性”也是举世皆知。上个世纪60年代,冷战正进行得火热,在西方和苏联以及中国彼此剑拔弩张的时候,戴高乐总统领导下的法国却在西方阵营里闹起了独立,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单独发展核武器,和苏联缓和,与中国建交……“戴高乐主义”在给世界带来震荡的同时,也给法国注入新的活力,法国的“独立”,法国的“文化”、法国的“伟大形象”都在西方独树一帜。

  戴高乐之后,法国已经经历了蓬皮杜(1969-1974)、德斯坦(1974-1981)、密特朗(1981-1995)和希拉克(1995-)四位总统,但无论什么党派什么个性,在世界舞台上都竭力保持法国的“独特性”,也就是执行珍惜法国的独立、法国的民族利益的“戴高乐主义”。而在“戴高乐主义”的背后,是法国人对自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骄傲,是对更多发挥国际影响的渴望,是对霸权主义的反抗和对多极世界的追求。

  而在东方的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进行外交调整后,一直都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独立地位和国家利益非常珍惜。在国际舞台上,也走出了一条“不结盟”、反对强权和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外交之路。这条“独特”之路的背后,也是中国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骄傲,对中华复兴、对参与世界建设的渴望和对国际新秩序的追求。

  几十年来,正是都具有这样的独特性,中法之间出现了很多不平凡的关系: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的西方国家是法国;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法国是欧洲最先反对联署反华人权提案、最早支持对华解除武器禁运的西方国家……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法关系已经完美。实际上,中法之间经贸往来不足,人流交流并不充分,法国在很多贸易项目上对中国有意见,(不过,法国政府很“聪明”地把经济领域对中国的不满提交给欧盟来处理)法国国内要“唱衰”中国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相似的“独特性”在两国关系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这种对独立的珍惜和自主的追求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对本民族的认识基础上,是对国际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这种“独特性”使两国在很多国际政治事件上抱有相同的理念,从而会有更多的合作,也必然会给国际政治局势带来更多新的影响。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