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抢救地方文化 展示文化自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10:09 南方日报

  潮阳“三瑰宝”丛书“冷冻保鲜”中原传统文化

  抢救地方文化展示文化自觉

  本报讯(记者/方一庆见习记者/李培通讯员/李锡松)昨天,在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丛书首发式上,政府、专家和民间人士普遍表示,对民间艺术“三瑰宝”的抢救保护,不

仅为潮阳擦亮了一块“绝无仅有”的文化品牌,而且率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作出了实质性探索,展示出地方政府文化保护的自觉姿态。

  专家说法

  难用产业化梳理包装

  汕头大学教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学会特约研究员隗芾认为,笛套音乐、英歌舞和剪纸就像是一个冰箱,将血脉久远的中原传统文化“冷冻保鲜”在潮阳。

  潮阳笛套音乐保存了宋代宫廷音乐遗风;英歌舞是中国傩文化遗存,表达着民间蓬勃向上的精神;潮阳剪纸是我国剪纸丰富形式中别具一格的一枝“奇葩”。

  隗芾介绍,丛书的最大价值是“将这些通过口耳相传的、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变成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供后人传承。”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所长黄挺则认为,相比较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潮州木雕、潮州刺绣等,黄挺认为潮阳“三瑰宝”在精神方面遗存的因素更多,很难用产业化的手段进行梳理包装,因而更难以传承。

  他认为,作为基层地方政府,潮阳区对文化遗产抢救应有时不我待的一种“文化自觉”。

  政府视角

  激励文化传承的民间热情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政府已先后投入240余万元对“三瑰宝”进行保护和研究。据潮阳区委书记王扬泽介绍,2004年底,区委、区政府将大力弘扬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作为建设文化大区的一项重要内容。

  潮阳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艺术之乡(英歌舞艺术)”,英歌舞一直拥有大批热爱者。去年,潮阳专门策划村与村之间的比赛,举办了大型的英歌舞展演活动。潮阳文化馆专门组织剪纸老艺人向年轻人亲手传授技艺,培养年轻的剪纸传人。如今,英歌舞、剪纸成为潮阳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民间热情在逐年升温。

  笛套音乐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近年来,潮阳倡导各街区、村社都成立了笛套音乐演奏社。如今,每当周末、假日,古乐笙笙、乐韵悠悠的情景,在当地乡村随处可见。同时,不少民间演奏社开始走向更大的舞台:潮阳“文光丝竹社”参加了第二届汕头国际民间音乐花会,一举摘得特别金奖,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将之比喻为“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之声”。

  王扬泽说,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间文艺形式,一直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润滑剂”,政府正在思考如何推动这些文化品牌走向市场,带动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民间老艺人

  “丛书”问世了却心愿

  走入潮阳市区一道逼仄的弄堂,笔者来到潮阳笛套音乐老艺人、省优秀民间艺术大师林立言家中,老人告诉我们,“三瑰宝”丛书的问世,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林立言年逾古稀,9岁时他就跟从笛套音乐的老艺人学艺,继承了笛套音乐中的打鼓、吹拉、弹奏等全套技艺。老人告诉我们,如今老师一辈的老艺人基本上都已过世,传承笛套音乐一直是他的夙愿。

  多年来,林立言搜集、整理了一大批笛套音乐的古乐谱,其中不少古乐谱仅为他所有;还有一部分已经失传,是他通过与师弟的回忆“复活”的。2004年,为了抢救笛套音乐,林立言准备自筹资金出版一本书,但进展缓慢。半年后,政府得知这一情况,随即将笛套音乐的研究、整理工作接手,老人则把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所有资料毫无保留地上交,为《潮阳笛套古乐》一书的编纂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

  目前,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拜林立言为师,老人说自己能力有限,只能接纳不到30个学生,而这本书的问世刚好帮了他一个大忙,为在群众中的传播普及提供了帮助。

  “其实,潮阳笛套音乐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古乐之一,年份远比西双版纳的丽江古乐更长,可称为‘祖师爷’,但闻名度却远不如后者”,老人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图:

  潮阳英歌舞表演“水浒”人物。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