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推荐:中国银行业仍须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11:32 南方报业网

  中国工商银行规模高达191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证据,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看法已发生转变,这是过去数年中国政府努力的结果。然而,工行以及近来其它大型国有银行的成功上市,是否可以视为一个衡量标准,说明中国银行业的状况是否真有改善,或只是说明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热情很高?这一点不那么明确。

  在数量巨大的分行网点,合理健全的信贷流程尚未制度化,这意味着,这些分行尚未开始对总行负责,而仍听从于指手画脚的地方官员。所谓贷款质量已有提高的说法也与事实不符——国有银行最近的贷款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信贷评级较低的借款者。这使得中国的银行极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冲击。然而,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速能够保持下去,它们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较大的存贷利差,而这种局面得以维系的原因,是国家对存款利率进行严格控制。如果中国政府采取更为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这种厚利将会缩减。明年,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届时,国有银行将直接面对外国竞争对手,这些对手拥有更好的产品,而且迫切希望抢走它们盈利最多的业务。

  国有银行上市的买卖双方都在冒险。中国政府希望市场压力会促使银行提高业绩。投资者则在打赌,盼望近乎疯狂的需求将推动这些银行的股价不断上涨。但这一想法更多的是基于投机心理,而非基于行业基本面走强的确凿根据。只要出现危机苗头,这些国有银行的很多新股东就可能逃之夭夭。

  中国对银行系统的过度依赖,使其在出现问题时承担的风险更大。尽管中国政府不断出台鼓励资本市场的措施,但中国资本市场仍只能满足一小部分融资需求。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之前,中国的金融系统将仍然处于不稳定的失衡状态。

  而且,与银行业一样,资本市场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最大的一个障碍是,中国政府确信,它一方面能够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化运作,另一方面能够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事实最终有可能证明,这种矛盾做法无法持续下去。

  (原文系10月26日《金融时报》社评,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