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怎样变富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16:20 新民晚报

  ◆林大鸟

  近日读到唐德刚先生的一篇文章,记述他走访台湾农村一家“下中农”的所见所感,实录下这个张家生活经济状况之外,还大概勾画了他们从“从未穿过长裤子”到“百万美元指日可待”的致富历程。略述如下,或许可供我们今日来参考。

  那是1981年,台湾农村已颇具现代化的感觉,“很难看到破烂失修的房屋——这一点,今日的美国都没有做到”。但传统的痕迹又清晰可见:他们基本不用电话;他们有甩干机,却没买洗衣机,因为“农人的衣服泥土太多,不能用洗衣机,池塘里洗衣服很方便”;甚至家里的小孩子都还习惯打赤脚走路。

  张家的富裕始于50多年前台湾“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政策。当局以工商业作抵押,收购了所有地主的土地,再低价卖给农民。一户最多能购45亩田,地款在十年内分期付清即可。从无地佃农翻身为自耕农,这是走向温饱的第一步。田地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家里吃肉的次数也开始多起来。

  慢慢地,小有积蓄了,加之人力成本开始见涨,张家便买了全套农耕机械。随后,人有了大把闲暇时间,可以转向兼差。再后来兼差逐渐地变成主要职业,农业反而退居副业了。

  此时张家的年收入情况大概是:“兼差”工资收入9200美元,妻儿零工收入2600美元,农产品2100美元,农副产品800美元,合计14700美元。这样的收入仅算中下层,还可以以“食者众,生者寡”免于缴纳所得税呢!

  至此算是小康,但看不出有可以一步登天变成富翁的迹象。然而,工业化社会并不是按照小农经济的逻辑走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资源于一夕之间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切换,在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切换,市场价值往往会出现突变式的增长——比如,这时候,房地产开始登场了。

  张家通过村里的集资“入会”(近似于我们的互助会或房补),以6.6万美元买了附近镇上82.5平方米的铺面(城市化的一种形式),每年收入房租3300美元,已经超过其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年收入之和。

  张家有足够的财力重建老屋,但这一带地面被政府划为工业区,不许再兴建普通民宅。这给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张家暗爽不已,因为地价已经上涨到每平方米40美元,张家2万平方米的农地,市价约合80万美元,加上既有财产,张家已经差不多是百万美元的富翁!

  几千年来,我国农民紧紧依附在土地上,丰年仅可免于饥馑,歉收则恐怕流离失所,即便富农、小地主,也不过将将混个温饱而已。他们怎么想象得到工业化、城市化竟能给人带来如此惊人的财富,让他们过上彼时的巨贾富豪也难以企及的舒适生活?工业化对致富小康、房地产对财富增值的巨大作用,亦可从这个小故事中管窥得之。

  末了,唐德刚先生评论道:“在西欧、北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这例子是千千万万的。张家的好运道,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通例之一,不是什么例外。”

  设若以小农经济的旧眼光看今天的问题,将工业化、城市化视如畏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免会越看越糊涂,越理越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