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财大50年校庆“粮票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2:37 江南时报

  本报讯(通讯员 李荣国 林磊)南京财经大学校庆50周年期间,一场特别的展览——中国粮票展吸引了众多师生与来宾的目光。一枚枚泛黄的老粮票,看似素朴无华、小之又小,但方寸天地之间尽览历史变迁的轨迹。

  虽然此次“中国粮票文化展”只展出了收藏家刘彦卿先生等人收藏的上万种粮票中的一部分,但其中两组珍贵的粮票还是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战争年代的老粮票专辑

》与《平原省粮票票证专辑》。

  “这两组粮票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南京财经大学校友刘彦卿先生介绍了这两组粮票的典故。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管是在沦陷区还是在解放区,不管是在苏区还是在白区,不管是部队还是地方,都印发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粮食供应票证。如今,这些粮票以及相关文献均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各级文博部门所珍藏。

  “1949年设置,1952年撤销,让平原省粮票票证成了寿命最短的绝版粮票”,刘彦卿先生介绍说。由于平原省存在的时间很短,因此平原省粮票绝大部分被消耗掉了,能进入收藏领域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这组粮票如同一部“断代史”,反映了中国那一段独特的历史,足可见其珍贵性,成了收藏爱好者的最爱。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张面额只有“一钱”的粮票。刘先生解释说:“在那个粮食特别紧缺的年代,这种一钱的粮票自然会有它的用武之地。比如,当年人们买油条时,总是会跟卖油条的人计较油条够不够重的问题。而一根油条本身只有一两,因此这种计较就不是‘斤斤计较’、‘两两计较’,而是‘钱钱计较’了。这个时候,一钱粮票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刘彦卿第一次接触粮票,是在30年前刚上初中的时候。一天,在生产队当采购员的父亲从东北出差回来,顺手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花纸头。刘先生抢过来一看才知道,那是一些零碎粮票。有黑龙江的,有辽宁的,全是一两、二两的小面额票。这些对父亲来说已没多大用途的零碎粮票,却开启了刘先生好奇的心扉。刘先生由此结下了“粮缘”以后,每次父亲出差归来,他都会特别留意父亲带回来的各地粮票,一张一张地抚平、压展,破损的还要修补完好,然后小心翼翼地夹进日记本里慢慢欣赏。

  1981年,刘先生考入了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据刘先生介绍,选择报考“南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是因为“粮食”二字。四年大学生活,不知不觉之中,那一张张充满疑问和好奇的粮票就慢慢地变成一页页厚重的历史。从此以后,刘先生对于粮票的收藏从单纯的爱好发展成了专业的收藏,并一发不可收拾。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李全根教授说,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对粮票文化的了解很少,举办粮票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不忘过去,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李全根教授特别强调,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关乎国民生计,政治、经济意义都十分重大。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能掉以轻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