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奋力崛起中的安徽信息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7:50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861”行动计划,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产业集聚度得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安徽”建设全面展开,全省各区域、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无线电事业健康发展,无线电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子信息产业争先进位

  “十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利润总额12.8亿元。“十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1%%、61.6%%、88.3%%。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位次已从“十五”初期的17位上升到第12位,五年进了五大步。

  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域布局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以合肥、滁州、芜湖等地区为主的信息家电产品制造板块,以铜陵、马鞍山、淮北为代表的电子基础材料生产板块,以合肥、芜湖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产业板块,以滁州秦栏镇、巢湖高沟镇为代表的民营电子器件、电子线材板块。重点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铜峰电子、三佳股份、精达股份、方兴科技、安徽四创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合肥海尔、安徽康佳、铜峰电子、铜陵三佳、铜陵精达、方兴科技、芜湖长信、芜湖VDO等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凸显支柱作用。“十五”期间,软件产业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48%%。至2005年底,认定的软件企业已达175家,登记软件产品达583项。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取得新的成效,科大讯飞、安徽四创、合肥美亚、合肥永信、安徽皖通五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科大恒星公司通过了CMM三级认证,科大讯飞公司通过了CMMI三级认证,其承担的国家“十五”语音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落成;软件产业外包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日、美等国软件外包业务增长较快。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安徽信息产业在交通事故预防和汉语语音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交通事故预防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网络及嵌入式环境的语音合成技术”被评为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全省信息产业共有157项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13项;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及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与微软合作建立了合肥微软技术中心,与美国明导公司合作建立了安徽大学“电子系统及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实验室”;在电子材料、新型元器件、特种显示器件、雷达、光纤光缆、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主导产品,有13项产品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在神舟五、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安徽有四家研究所和企业研制生产的10多个产品(部件)参与工程配套。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亮点频现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了省与17个市电子政务网络共享平台的高速互联互通。建成了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基础的146个省市县政府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功能。82.5%%的省直部门和46.8%%的市直党政部门建成内部局域网。省政府网站在国信办组织的评比中居于全国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前列。国家“金盾”、“金财”、“金税”等系列工程在我省的建设和应用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上了新台阶。全省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深入。合力、江汽、奇瑞、省电力公司、皖能集团等企业信息系统全面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研发方式的转变,成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我省被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合肥和芜湖两市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黄山、蚌埠、铜陵、安庆、马鞍山、滁州六市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共有148家企业通过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评审。全省拥有独立域名的企业已达1.7万家。电子商务有了新的进展,安徽省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成功举办,烟草、钢铁等行业网上交易活跃。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省、市、县三级农业网站与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安徽农网”已成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的先进典型;信息服务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信息服务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的结合。信息决策支持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重大农业灾害监测统计、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乡村财务监管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监测统计等决策调度指挥服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展,开通“农技110”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实施了“农科教电波入户工程”,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一站通”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和90%以上的乡镇;农产品网上交易额持续上升。

  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至2005年底,全省长途光缆纤芯长度61.7万芯公里,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到155.7万芯公里。全省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611.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1213.9万门。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96.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49.5万户,移动电话总数达到1046.9万户。固定电话网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乡镇及99.8%%以上的行政村。全省互联网用户已达20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75.4万户。广播电视基础网络实现升级,搭建了全省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

  无线电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无线电管理更加规范。认真清理了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的文件和规定,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进了全省无线电管理立法进程,进一步规范了我省无线电管理工作,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

  频率台站管理更加科学。在指配频率、审批台站时,加强了技术审查和电磁兼容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提高了频率指配、台站审批的科学性。对已指配的频率、审批的台站进行清理核查,确保频率和台站使用安全可靠。清查了全省GSM、CDMA、PHS基站和各类调频电台的频率台站,开展了整顿高楼高山高塔设台、清理大功率无绳电话、保护民用航空专用频率、维护水上通信秩序、整治无线电通信设备销售市场等活动,规范了台站管理,保护了电磁环境,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

  无线电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共建成25座固定监测测向站,装备了19部移动监测测向车,并实现了监测联网。无线电管理网络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省无线电监测站检测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认证,各派出机构均建成了标准屏蔽室,配置了相关测试设备。

  “十五”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省信息产业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积蓄了进一步腾飞的力量。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广大干部职工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十一五”发展史,为安徽的崛起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的目标是: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25.6%%,软件8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年均增长26.8%%;利润35亿元,年均增长22.3%%。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在信息家电、集成电路、电子材料、汽车电子、软件等领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建3个-5个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小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大集团、大公司。建成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集团、大公司,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2个-3个,超20亿元的企业5个—8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信息技术普遍应用,重要信息资源基本得到开发共享,信息化环境显著优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更为便利信息化服务,初步建立“数字安徽”的基本框架。

  无线电管理更加完善。频率资源有效利用,台站管理规范,电磁环境改善,电波秩序良好,技术设施建设明显进步,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无线电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