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价控烟”为何广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0 大河网-大河报

  当下的中国公众已对涨价养成了一种敏感的“受迫害意识”:认为所有涨价都是权贵合作掏老百姓钱包的,所以一听“涨价”舆论便剑拔弩张。近日港大教授林大庆在“北京论坛”上称增加税收迫使烟草涨价是控烟的最佳途径,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烟草企业的税收,提高烟草的价格,使经济拮据的人群减少吸烟——不出意料,在目前“厌涨”情绪下,“提价控烟”的建议遭到网民的激烈抵制。(10月29日中新社)

  理性地看,林教授的建议是符合烟草控制经济学的。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研究人员发现,吸烟者对香烟的需求虽较固定,但也受到烟价波动的很大影响。加拿大1982年提高了税率,造成了香烟零售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消费量则明显下降了。同样,课税也减少了南非、英国等国家的香烟消费量。

  既然符合经济理论和实践理性,林教授的建议为何引来如此大的反对,其中当然夹杂着许多非理性情绪,但更多是理性的质疑:许多人并不怀疑提税涨价可以控烟,但他们怀疑与烟草商走得那么近的政府是否有“控烟”的诚意,如果深陷烟草利益链的政府不想控烟,“提价控烟”只会成为权力与资本合谋搜刮烟民的一次操作——一句话,关键不在提价是否可以控烟,而在提价者是不是想控烟。

  确实,许多国家成功地通过提高香烟税的方式减少了社会的香烟消费量,但产生这种效果都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政府与烟草商的关系走得不是太近,政府不是太多地依赖烟草税源,在体制上没什么利益关连,所以能比较坚定地站在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的立场控制烟草,政府起码“有意”控烟,“提价控烟”的制度才会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走,不介意烟民消费减少伤害到烟草商,也不介意控烟可能会减少政府收入。

  而我国就不一样了,在我国,政府与烟草商走得很近,关系非常亲密,提价者缺乏控烟的公益驱动。一方面是,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非常依赖烟草税收入。上个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榜就显示,整个纳税榜“油烟味”呛人,油是石油,烟就是烟草业,纳税前十强中,烟草占了3家,前100强中,烟草占了30席——财政如此依赖烟草,公众哪里会相信政府部门会诚心控烟?政府与烟草的另一层“近”表现在烟草专卖制度上,许多烟草企业既是企业又拥有公共部门的行政权力,专卖制度使权力深陷烟草利益链而被资本所俘获,控烟等于是割自己的肉。

  在这样的现实下,“提价控烟”根本行不通。增税造成的提价可能让一些穷人买不起现在抽的烟,但他们会转向便宜而危害更大的烟寻求替代,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最后,提价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与烟草企业双赢,而普通烟民则身体与金钱“双输”。

  因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太近的纠缠,中国许多公共事业都陷于这种境地,人们对这些符合经济理论但遭遇中国国情的命题充满质疑:提高水价是为了公民节水吗?提高景点价格是为了限制游客从而保护景区吗?提高油价是为了节约能源吗?

  □曹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