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保护名牌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04 四川在线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走出了所谓的“短缺经济”泥潭。许多省市把创造名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涌现出了一批像海尔、长虹、红塔山、雅戈尔、健力宝、蒙牛等国内名牌。但从我国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来看,真正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性名牌还很少。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投资环境的日臻改善,世界名牌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无论是在汽车市场还是民用品

市场,无论是在快餐市场、饮料市场还是在烟酒市场,中国名牌都遇到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世界名牌的挑战,我国民族工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历史阵痛。特别是许多民族品牌的产品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出,如“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北极星”手表、“永久”自行车、“霞飞”化牧品等。

  俗话说:“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产品出了名后如果不再创新,或者放松管理,降低标准,名牌就可能因“名败”而被市场无情淘汰,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山东三株医药、南京冠生园食品等。某权威机构进行一项调查:中国首届100名优秀企业家所代表的企业,10年后存活下来的只有15%左右。有许多早年曾经声名显赫的名牌产品,到如今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了,这样的“流星现象”实在很令人痛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已拥有的名牌长久不衰呢?

  中国名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甚至一些名牌的消失,反映的不仅仅是几个名牌产品的衰落问题,而是国内市场逐渐被世界名牌所占领和垄断的问题。对一国经济而言,若没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依附于外国名牌只能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根本谈不上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基础,经济也很难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们应当还记得:10多年前,温州的皮鞋产品因质量问题曾被媒体暴光。温州市委、市政府没有护短,而是痛定思痛,果断决策:一下子制定了近200条涉及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各项量化指标,决心以“质量立市”、“名牌兴市”。如今10多年过去了,温州较好实现了这一目标。如今温州已拥有几十个中国名牌、十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近百个国家免检产品、200多个浙江名牌和著名商标,成为全国拥有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且品牌企业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容壮大。温州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继续全面实施“品牌立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城市的竞争力。笔者作为一位消费者,为温州的这一科学决策叫好。

  大量事实也证明:某些名牌的消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政府缺少正确引导、企业自身缺少应有的诚信,以及缺少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和产品没有个性也是其出现“流星现象”的致命伤。但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企业家们能从中借鉴一些可取做法,既要有北京著名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一代又一代员工对制药过程任何细枝末叶都毫不懈怠、马虎的责任意识,又要有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年带头抡大锤砸质量欠佳冰箱的保名牌意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