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女性主义视角开始进入中国社科研究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49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10月30日电(记者孟昭丽郑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女性文学学科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的高校教材——《中国女性文学教程》正在编写,并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教材目录。

  “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暨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召开,设在全国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妇联系统的21个妇女/性别研究基地正式

挂牌。

  从事妇女性别问题研究和妇女干部培训,旨在实现实质意义上男女平等的全国妇女性别研究和培训基地即将在厦门大学挂牌成立。

  有关学者指出,这一系列动向标志着女性主义开始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

  十几位多年从事女性文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女性文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高校教师组成首部女性文学教材的编委会:河南大学刘思谦教授、南开大学乔以钢教授和厦门大学林丹娅教授。

  林丹娅指出,在法律上,中国女性拥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在文化层面上,性别歧视却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话语表达和社会行为上,“这其实是中国几千年来性别歧视文化的延续”。

  “女孩的智商总体不如男孩”“女人天生的使命就是相夫教子”等一些观念,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大众甚至决策者。在众多都市情感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中,类似“女人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就是幸福”的观点被反复表述。

  这种文化层面的性别歧视也影响着男性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中国许多家庭中,如果丈夫的收入水平、事业发展、社会地位不如妻子,丈夫往往会被瞧不起;很多男性在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女性是需要照顾的弱者,男性才是家庭的支柱。

  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刘玫向记者表示,女性文学揭示、反思这种历史文化中隐藏的性别歧视,从女性独有的视角、价值观念去审视文学和文化现象,介入消除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话语,在现阶段来看很重要。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伴随着“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启蒙主义号召,女性文学就登上中国文学舞台,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从婚恋中反映女性生存现实,透露对提高女性地位,构建男女平等社会的理想和追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创作态势,取得一系列成果。林白、陈染家的笔下,女性身体体现的是美丽、纯洁,而不是欲望的诉求;残雪、方方等人则开始探讨女性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林丹娅指出,妇女性别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走向主流化,有助于建设两性和谐的社会。妇女性别研究重视两性的差异性,强调在分析问题、决策时,要有性别意识,考虑到男女的差异,照顾女性的特点,进而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据了解,这部女性文学教材预计在明年七月正式出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