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银行上市难包治百病 应加快分支机构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1:20 中国新闻网

  

专家:银行上市难包治百病应加快分支机构改革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内地股市最大的大盘蓝筹股。中新社发 海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0月30日电 2006年10月27日上午9时30分和10时整,中国工商银行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继交行、建行、中行和招行等之后,又一家实现发行上市的中国大银行。

  至此,国有四大银行中只有农行未上市了。不过,对于中国金融改革主旋律的国有银行改革而言,上市并不是最终目的。“银行上市只是为股改阶段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但它并不意味着国有银行改革已经取得成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29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银行上市难以包治百病

  “应当说,银行上市取得的巨大成功足以令广大股民欢欣鼓舞。但在冷静之余,我们尚需看到,WTO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竞争更加剧烈的市场环境。相比之下,国有银行的某些‘短板’还是令人不由为之捏了把汗。”郭田勇表示。

  郭田勇认为,中国国有银行从改制到上市的过程,更多发生的是“物理”层面的变化,政府通过剥离不良贷款、注入资本金、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外部手段把国有银行打扮成了“靓女”,并在资本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首要的,但银行本身的法人治理水平等“化学”层面的变化还相对较小。

  “上市远非意味着银行改革的成功,而只能说改革初见成效,或者说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使国有银行与西方发达国家大银行相比从‘形似’达到‘神似’,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郭田勇语重心长地表示。

  应致力于公司机制的完善

  在郭田勇看来,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国有银行必须要做的“功课”。

  “能否形成切实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和归宿。因此,国有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中要紧紧扣住完善公司治理这一主线,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郭田勇认为,要确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明确分工,建立规范化的委托代理关系。

  “‘党管干部’是中国公司治理中的一个特点,再加上中国同时引入了独董制度和监事制度两种不同的治理制度。很多学者担心,这种‘多龙治水’的管理框架会降低经营管理效率。其实,党委会作为把握银行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做好日常性党务工作的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它越俎代庖参与银行经营管理决策,就有可能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在郭田勇看来,关键是要做到公司治理的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的有效结合。

  “核心问题在于银行管理层必须分工合理、责权明确,建立一个相互监督制衡而不是互相推诿扯皮的公司治理架构。这或许是银行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郭田勇称。

  加快分支机构改革

  “还需看到,本轮股改主要集中于总行层面,而分支机构相对变化较小。因此银行上市之后,还需继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总分行上下联动,形成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机制,并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内全面、有效运行。”郭田勇认为,下一步国有银行还需加快分支机构的改革步伐。

  由于目前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国有银行内还普遍存在,郭田勇建议,国有银行还要继续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并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查违规失职案件,确保稳健经营。

  “中国国有银行应以上市为契机开始一轮新的长征,扎扎实实地做好完善公司治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各方也应为银行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最终将国有银行打造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郭田勇称。(刘杰 和平 刘泽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