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政策造“怪胎”:记者体验重庆“惊险公交”(3)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8:48 新华网 |
“猛药”促改公交体制政府面临棘手难题
目前重庆市正在“下猛药”推行让社会客运车辆“公司化、公交化”的公交体制改革,力争今年内初步理顺公交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今年12月底前,重庆公交线路营运车辆全部为企业自有自营车辆,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挂靠;有正式劳动合同关系的驾售和管理人员严格按劳动法管理,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公交车实行路队管理和IC卡服务;公交车执行统一的车型、路号、车辆色彩、服务人员着装、服务用语等标准;公交车按照规定的线路、路号、班次、价格、站点、时间营运。同时,加快主城区各类客运企业资产重组,减少主城公交客运市场的经营主体,改变目前经营主体较多的现状,截至今年12月底,重庆主城区内现有各类客运企业必须达到自有营运车辆100辆以上,方能申请取得公共交通特许经营权。此外,重庆将组建统一的公共交通站场公司,独立经营管理公交客运站场的设施,为各类客运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 然而,一些民企怀疑政府在此次改革中能否“一碗水”端平,因为这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公布,国有公交车有5800辆,7字头车有481辆,这些车将纳入此次改革范围。但据记者调查,7字头车中,还有525辆未被纳入改革范围,而它们同样是在主城区运营、和公交线路重叠的车辆。交通部门之所以将它们排斥在外,是因为2000年重庆市交通局和公用局组建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前,现在的这481辆车属于原公用局社会客运处管理,那525辆车属于原交通局社会客运处管理,目前两者的营运手续完全一致,都属于城市班车。一些企业反映,公用局和交通局早已不存在了,政府改革不应厚此薄彼,既然是公交化改革,就应该坚决彻底,不留尾巴。 重庆市交委一位负责人坦承,历史给重庆公交客运市场留下了一个“怪胎”,改变它非常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政府的鼓励下,民营社会客运企业方兴未艾。重庆直辖后,重庆主城区迅速扩大,公交线路和民营客运线路逐渐重合。因此,民营客运企业具有合法性,是“灭”不掉的。记者了解到,对于政府设立的公交企业须具备100辆自有车辆的门槛,一些民企已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他们遵守的是交通部规章条例,是在依法经营,政府不应干预其经营模式。 民营客运车辆公交化,又是一个棘手难题。渝强实业集团公司在重庆主城区拥有200多辆客运车辆,今年2月底在重庆南坪至壁山的768线路上尝试进行公交化改造,改变挂靠经营方式,收回承包人的经营权,实行路队管理模式,驾售人员作为路队工作人员拿工资,原承包人分配平均利润。这种公交化改造使原承包人每月收入减少2000元。渝强集团总经理黎强说:“我是在顶着压力去做这件事,有的承包人都把我告上法庭了,但我会坚持下去。可是,不少企业已经把好几年的客运经营权卖出去了,收回来是很难的。因此,公交化改革肯定会遇到阻力。” 重庆市政府要求一些经营几辆客车的小企业退出公交市场,解决方案一是相互合资、做大做强,二是政府回购或赎买。但许多民企不愿合资。一些政府人士担心,民企可能会向政府“狮子大张口”。此外,民间盛传“7”字头车老板有不少是警察或其他公务人员。目前重庆市政府已严令公务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介入公交客运经营。许多公交界人士认为,重庆公交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重庆市政府的决心和各部门配合的程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