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到餐桌链条的断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6:12 山西日报 | |
辣椒有苏丹红,大米有石蜡,油有地沟油,猪肉有瘦肉精,虾蟹有激素,豆腐干有吊白块,酒有工业酒精,木耳用硫磺熏制……现在鸭蛋里也有苏丹红,食品安全事件如此多发,不由让我们发问: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到底到哪里去了?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有很复杂的原因。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食品生产标准滞后,企业管理能力不强,不法商贩见利忘义,政 2004年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事前消费者不断投诉都没有引起执法部门的关注,从而导致事态恶化,此次“红心”鸭蛋被曝光,也是靠媒体,这恰恰说明监管部门的失职。一直以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缺乏预防性手段,对一些危险因素不能做出及时而迅速的控制。 而与薄弱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相比,我国目前采用的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却均有1000余项。一些标准由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分别制定,互相矛盾,不仅让食品加工生产者和消费者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监管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柴米油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如今端上餐桌的每道菜都让人难下筷子,吃还是不吃?生活总得继续,饭还得吃,咱们老百姓啥也不图就只盼着能吃点放心食品,可这到底还要等多久? 诸多食品行业标准和各项检测检验标准是不是到了该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时候了! 沈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