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产业人的世贸生存报告:主动适应规则是应有之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5:14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入世后各个行业应对的甘苦得失表明,以市场化的手段为主,主动适应WTO的规则,趋利避害,是WTO生存的题中应有之义

  1986年中国开始复关谈判,1995年开始入世谈判,这期间很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关税

谈判上。人们曾经担心,如果关税大幅下降,如何来保护国内产业,中央财政会不会受到影响?结果人们看到的是,入世后,真正的冲击并不是来自关税的降低。

  曾经以为关税最重要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对本刊记者说,五年来,人们并没有看到大量的低价进口产品,譬如,泰国的榴莲还是十几元钱一斤,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关税只是构成价格的一个因素,进口榴莲的运费没有变化,进来后走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如何仓储运输,甚至打什么样的广告都是成本。面对一个陌生的市场,一种商品通常情况下5~8年内很难赚钱。“所以,我们并没有看到关税降低冲击我们的价格体系,关税不是对我们的产业产生冲击的主要因素。”

  现在中国的进口关税平均值低于10%。中国加入WTO关税谈判专家、海关总署关税司前司长吴家煌先生,日前在一次聚会中半开玩笑地说,关税再往下降,降到零中国也不怕了,而当年他们可没少担“卖国贼”的罪名。

  对关税的忧虑,缘于对自由贸易的不理解。2002年5月,前任WTO副总干事门多萨(Mendoza)访问北京,相貌英俊、风度翩翩的他,语言也很风趣。他说:“我在上海书店看到最多的书就是有关WTO的,中国所发行的WTO方面的书恐怕在全世界都是最多的了。”当他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和学生们座谈的时候,他对学生们说:“我知道你们已经有了足够的书,但是,光读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会运作WTO的事务。”

  北京WTO事务中心首席专家程大为说,门多萨对中国的感受是准确的:其一,中国入世15年的谈判过程就是国民教育过程,像一场WTO运动;第二,这场运动并不深入,中国加入WTO虽然教育了国民,但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换言之,中国的国民听得太多,参与得太少。

  在中国,WTO教育实质上不仅仅是一场贸易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普及规则意识的启蒙运动。就在几年前,对于许多中国的企业家而言,WTO的贸易规则显得那么晦涩难懂。程大为说,2001年12月,刚刚入世,他们北京事务中心处理的第一个案子就是知识产权案,接着就是马钢钢管反倾销案。当时的中国企业,和他们探讨的是国际规则的基本概念问题,连反倾销是什么都不清楚。

  张燕生所长说,5年来的WTO经验告诉人们,有形的商业活动容易管理,而在开放的市场体系里难的是对制度、规则的理解和熟悉,及其在具体事务中的协调把握。

  [1]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