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降温不是坏事? 不走"独木桥"也能到彼岸(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09:54 中国新闻网

  就业压力导致部分考生放弃考研

  辽宁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陈明月,寒假欲在沈寻求一份临时工作,不打算考研。曾经在媒体实习过的她,颇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媒体都是聘用制,更重视能力而非高学历。”

  在新闻媒体,本科大学毕业生与研究生的薪金没有明显的梯次差别,假如一个本科生毕业后月薪2000元,研究生2500元,那么在读研三年期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资所差不足2万元,而当本科生真正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仍然摆在面前,而且赚不回与本科生的工资差,甚至连能否抓到像本科毕业时合适的工作都很难说。比较而言,不如像自己的学姐、学哥一样,先挤进新闻队伍,然后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充电,适当的时候再考取学位,做到两全齐美。

  在很多大学本科生看来,考研无外乎有两大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另一类则为逃避就业压力的学生。省内某高校研究生招考办公室的老师说:“有些考生惧怕就业,想在校园内逃避三年,其实抱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比较脆弱,不但可能在沉重的考研压力下半途而废,而且在未来求职的道路上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相比之下,以‘短平快’为‘主打歌’的积极乐观面对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更有激情和耐力,即便与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潜力上有一定差距,但实践证明,有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

  应届毕业生大量拥入市场时,大多数企业由于不具备科学、客观选拔人才的机制,因此习惯采用提高学历标准选人的方式,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

  毕业生难求合适职位,供求双方需沟通

  【考生】中途放弃考研的大四学生赵炎炎说:“其实我平时的成绩足够支撑我拿出勇气来考研,可是鱼和熊掌很难兼得,考研备战最紧张的11-12月份,偏偏是用人单位提前招聘毕业生的最佳时机,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我不可能无动于衷,经常是一面准备应聘的简历,一面熬夜备战考研,可心里却担心鸡飞蛋打。”

  【用人单位】沈阳机床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吴君介绍说:“其实早在去年的11月份,集团已经招贤纳士完毕了,集团共招聘400名毕业生,其中研究生占了十分之一,本科及本科以下毕业生占了90%。在选择人才时,学历很关键,但能力却是第一位的。”

  在考研冲刺阶段,提早下手,猎取“第一梯队”人才,已成为目前国有乃至外资企业选择毕业生时把握的“天时”。也有很多考研的学生抱怨招聘方为什么非得选在备考这段时间招聘,希望各单位能在考研之后开始招聘。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却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用人单位自己选择人自然要科学经济地支配招聘时间。同时,用人单位也表示出这样的无奈,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科目比如外语、数学等比较好,但是技术性和专业程度不深,如果选择不对口的专业毕业生,选择本科生倒不如选择研究生实惠。

  面对如上问题,有关专家也提醒用人单位,减少人才浪费,最好与高等、高职学校建立研讨出一套科学、客观的选拔机制,避免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企业在年初进行招聘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本年度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做计划时,企业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但是当应届毕业生大量拥入市场时,大多数企业由于不具备科学、客观选拔人才的机制,因此便采用提高学历标准的办法招聘人才,结果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进而误导应届毕业生,传达给他们“只有学历高才能好找工作”的虚假信息。

  【专家点评】

  一些专家表示,考研热降温主要基于就业的考虑。目前,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做过很多的分析,原因包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多年的扩招,使教育与市场需求不相接轨等。现在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广泛的长期的沟通机制,高等学校应该紧跟市场的脉搏跳动,考虑诸如市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几年将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否应该专门开设就业辅导课程等问题。

  考研热降温并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作机会增多时,考研的人数就会下降。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