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事档案“背对背”添几多烦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4: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不公开管理制度导致错漏难纠正,代表委员建议档案基本信息允许本人查询并向信用档案转化 文/本报记者王雷彭锋薛江华图/陈春鸣 现状:档案错漏难以知晓找工升迁麻烦多多 专家: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事档案缺乏监督 人事档案错漏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河南信阳人贾方在人事档案里却成了“河南密县”人,地址和学籍不符;正科级的张祥准备提副处,档案里却找不到记录;还有甚者,汤国基因为档案中的一句评语,四处找工碰壁,郁郁半生…… 这些案例让人惴惴不安:自己的档案有没有问题? 小小一纸袋关乎你一生 就那么一个小小的纸袋,却跟着我们一生,不知什么时候,不知在哪件事,就会影响我们,甚至改变人生轨迹。那里面装着什么,写着什么,我们却不得而知———据人事档案查阅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档案里到底装着什么?人事管理业界人士透露:人事档案的内容包括履历、自传、鉴定、考核、职务、学历学位、学衔、奖惩、工资、退休、退职,以及其他反映个人情况的材料。 南方人才市场管委办副主任王世华说,人事档案,关乎出国、升学、就业、升迁、结婚、生育、退休养老等等方面。遭遇档案信息错误的贾方深有感触:“里面的一个小小错误,可能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找工碰壁就因一句评语 让贾方和张祥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档案居然有错漏。但他们也庆幸自己有机会知道并及时修改。 南方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透露:档案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填写更新过程中,难免出现小的差错和纰漏”。此外,由人才市场托管的档案中,很大部分是只保管不更新,导致档案内容陈旧,甚至出现材料遗失、错漏等状况。 市民袁小玲讲述了她的意外:“如果不是父亲过世,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父亲的档案里居然只有三个儿子,而没有我。”事情是这样的:袁小玲父亲生前分有一套福利房,父亲过世后,一直与父亲同住的三弟想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征得父亲其他子女同意,共同放弃房子的继承权,房子才能过户到三弟名下。一查档案,让袁小玲大吃一惊,档案里父亲没有她这个女儿! 更多人,也许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档案,是否出错,也就不得而知。 档案中甚至还存在主观片面,甚至不实的不良评语。广州一家港资电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葛兰不无忧虑地说,这给档案主人日后的工作、晋升带来了很多困扰。 汤国基便尝到了“组织评语”的苦头。在益阳师专读大学时,他成绩优异,并频频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没想到,毕业找工作却处处吃“闭门羹”。多年后,他才得知,班主任在他的档案中留下了这样的评语:个性强,多疑善忌;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宜担任教学工作。 这样的评语,有专家质疑:神经官能症这样的医学意义上的诊断,由大学班主任来定性并记录进档案合适吗? 不透明或导致暗箱操作 专家告诉记者,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产生于延安整风时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它能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个人一生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各个组织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但弊端同样明显:这种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事档案缺乏应有的监督。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出症结———“人事档案与本人终生不见面,事实上给了档案记录‘恣意妄为’的巨大空间”。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说:目前的档案管理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省政协委员王则楚说,档案不能再成为整人的“黑材料”,个别居心不良者甚至利用人事档案这种高度机密的特征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一度成为人际争斗与政治斗争的工具。 同时,这种不公开状态使档案中存在的错漏得以延续,公民在个人档案问题上完全丧失了依法维护个人声誉和信用的机会。
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