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开始调查特色姓氏“东西南北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08:28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秦健

  【金陵晚报报道】“油盐酱醋茶”之后,本报开始调查特色姓氏“东西南北中”———嘿嘿,东瓜南瓜西瓜竟是人名

  在这几天的热线电话中,提出平时常用语句作为特色姓氏寻访主题的读者还有不少,什么“琴棋书画”啦、“上下左右”啦、“东西南北中”啦……要求不但多,而且质量还非常高,这可愁煞了金陵晚报记者,怎么办?一个字:找!只要读者感兴趣,本报就将不遗余力,南京找不到就再扩大范围。

  从上周末到昨天,本报关于“油盐酱醋茶”特色姓氏大调查一直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众多热心读者的帮助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油盐酱醋茶”已经被本报全部找全,并且对绝大多数姓氏进行了寻访,“好玩、有趣,特别有新意”是广大读者、包括拥有这些姓氏的人的一致反应。

  昨天,记者再次与有关姓氏调查研究机构联系,人家也挺热情,说“尽量、尽量”。这一联系不要紧,记者拿在手的电话听筒差点掉到地上,你问为什么?告诉你,昨天抱着侥幸心理只是大概找了一下“东西南北中”的姓氏,结果不但找到了,而且在茫茫人海中,居然有尊姓大名叫“西瓜”的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如果按照“东西南北中”的顺序来排列,根据研究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大约有百人以上姓“东”,男男女女加在一起,约有近200个“东家人”,让人睁大眼睛的是,其中在川、滇地区竟然有3个人叫“东瓜”,尽管跟那个农贸市场里的冬瓜一字之差,但你能说你不惊讶?

  轮到说“南”了,其中居然也有南京人姓“南”,不过较为遗憾的是,南京人中无人叫“南京”,但是,让你不得不张大嘴巴的是,全国居然还真有人名叫“南瓜”,跟那个能咽下肚的南瓜,一字不差,粗略一找,全国人群中有十多个“南瓜”,你要再不信,人家“南瓜”立马掏出身份证或者户口簿跟你急。

  南边拐个弯就是“西”了,这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在南京城里,生活了30多年的记者也没遇上过姓“西”的人,可就在我们这个城市,却真真切切地生活着数百个“西男西女”,不过,那个能让人笑破肚皮的名字——“西瓜”,却与南京人无缘,这似乎反映出南京人在取名的问题上观念还不够“开放”、不够“大胆”。

  找来找去,全国男“西瓜”和女“西瓜”加起来,不多不少,整整18个,好吉利的数字。

  下面又是该找“北”了,你还真别说,“东南西”都有这个姓,人家“北”姓家族也不甘示弱,改句

歌词那真叫“你们敢啊我也敢啊,东南西北全都有啊”。人家研究员说了,南京人里好像目前还真找不到“北”,有点让人失望,不过在江苏有几个,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怎么翻查资料,全国都找不出一个“北瓜”,难道“北瓜”不好吃,无人愿起这个名?这个问题似乎只有姓“北”的人家才能给出答案。有人会姓“中”?头脑里闪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记者仍然不敢相信这个姓的存在,可信不信由你,咱们南京人中就有这个姓,如假包换,人数不多,可好歹也给南京人在“中”姓家族里挣足了面子。

  接下来,诸位读者可要把嘴捂上了,否则怕你嘴张得合不拢,为啥?因为在全中国,还有人叫“中东”的名儿,这名儿还真敢起,一个人就把几个国家给“包”了。不过,同样奇怪的是,没有人敢叫“中国”,是不是有关部门规定这个特殊的名称不能作为人名?不得而知。

  由于本报读者对特色与奇妙的姓氏表现出的兴趣十分高涨,本报近期还将持续关注“稀奇古怪”的姓氏,如果在读者中有人能说出这些姓氏的渊源和姓名文化,也请你给本报新闻热线025-84686500来电,我们将认真倾听。

  ■新闻附件

  热心读者找到柴米油盐地名版

  热心读者俞永禧不但一篇不落地看完这次系列报道的每一个字,而且,他还非常有创意地给记者打来电话报喜:“我也找全了!咱南京城里都有。”原来,今年50岁不到的俞永禧是个老南京,对南京街头巷尾的地名背了个滚瓜烂熟,因此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对应的南京新老地名,他统统找到了。电话中,他倒背如流:柴家营村(雨花台区)、米市街(下关区)、油坊桥(浦口区)、盐大街(浦口区)、酱棚营(建邺区)、醋坊营(浦口区)、茶亭街(建邺区),真是令人叫绝。俞先生表示,他将继续关注本报的奇妙姓氏的寻访活动。

  到昨天为止,本报历时近一周的“油盐酱醋茶”寻访活动暂告一段落,但是,除了读者提供不少线索供记者寻找外,更有读者开始给记者出题,孙然女士来电说,“油盐酱醋茶”这些姓氏特好玩,她建议本报再找跟厨房有关的“锅碗瓢盆勺筷”,“把这些人凑到一起干脆开个饭店得了。”电话那端的孙然笑着说。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