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无意之中最早介绍了歌德名著《浮士德》(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12:19 中国新闻网

  为了说明王国维的英译能力,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在其所译的《势力不灭论》中,有一首这样的诗:

  Where a step stirs a thousand threads,

  The shuttles shook from side to side,

  The fibres flow unseen,

  And one shook strikes a thousand combination.

  王国维将其译成:

  一步之发,千绪万缕。

  翼之者梭,儵左忽右。

  经纬之跡,虽不可覩。

  一梭之击,万丝俱受。

  此译似乎比前译更加出色,有能诗之友人读了赞其译得极佳。看来翻译这码事非但要外文好,还要本国文字好,否则空有理解能力,不能用漂亮的母语表达出来,亦是枉然。但即便译得不错,王国维仍认为“译诗束于声律,易失真意”,坦承译诗之难,所以将原英文诗同时附在译文后,显然是为了便于懂英文者自己理解,也愿意接受通人的批评。

  对于王国维于无意中为国人最先译介歌德之事似未有人提及,因特为拈出,以就正于大方。另有一点要说的是,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操的是吴语,所以译名受到吴语发音的影响,并非译得不准。如译Mephistopheles为梅斐司讬翻尔司,按普通话读来“翻”字的音似乎不对,但按吴语,则“翻”与“phe”这个音节正是相对的,比官话所译的“非”字更与原音接近。其他如以“哥台”为“歌德”,也是同理。想起前不久,有人在《中华读书报》撰文,认为将Nietzsche音译为尼采,大大走了样,还不如译作尼彻来得靠近。如果就普通话语音来批评,自然不错,无如当时的翻译者大概与王国维先生同操一种方言,所以将其译作尼采,今天你用吴语读出来,依然比尼彻更加接近原音。不过我这样说倒不是提倡以方言音译外国的人名或地名,只不过说明原由如此而已。(周振鹤)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