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改成果变成弃儿 民办学校不蓬勃,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9:19 南方日报

  观点PK台

  在国外,哈佛、牛津这样的名校都是私人出资创办的学校。在中国,民办学校最开始也是作为教育改革的一股新兴力量出现的。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国家专门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近年来,“民校老板卷款潜逃”等负面消息以及关于“名校办民校”等争论不绝于耳。

  本次两会上,民办学校再次成为关注热点。民办学校是不是因为问题缠身而成为教改的弃儿?还是说现有政策没有给民办学校提供公平的发展空间?民办学校的未来是明是暗,数位人大代表各持己见。

  批评

  民办学校不专业,容易出事

  “某房产商办的学校,一个学生入校时收25万,最后学校关门,校长拿着钱失踪了”,省

人大代表陶子基在广州团分组讨论时谈到民办学校时说,“学校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办的。现在一些商人动不动就够胆办教育,这样是容易出事的,很多早期的民办学校也失败了。教育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士来办”。

  “名校办民校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也有代表提出,“这些学校利用了名校的品牌资源,在办学政策上享受优惠,但是它们实际上并不拥有名校的师资力量,甚至有些不规范的民校聘请一些不懂教育的人来管理,教学质量堪忧”。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此次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表示,广东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公办初中分离出来成民办学校的做法,但目前已不再审批这类型的改制学校,全省也不再扩大这样的民办学校规模。

  民办学校的“软骨病”

  由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有扩大资金渠道的考虑,民办学校有着与生俱来的赢利诉求,因此资金来源和监管以及教学管理成为民办学校天生的“软骨病”。

  最开始的民办学校出于赢利的需要大都是高收费,即俗称的“贵族学校”。广东民办高校从1993年左右开始。很多学校收缴“教育储备金”征集资金,学生入学需交15万至30万的储备金给学校,然后一律住在校内,吃住学校全包,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念完高中后,可以拿回这笔钱。民办学校在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比公办学校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改革力度大,手段灵活,成为教育界一股新鲜力量,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广东一时间出现了50多所民校。

  但由于民办学校的财务监管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一些老板直接把经商理念套到办学中,把学校当成短期赢利的工具,因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后来就出现了一些老板携款潜逃,人去楼空的情况。

  1999年,有关部门通知取消“教育储备金”,部分发展得较好的学校迅速改为收费制,而另外一些学校在把储备金用在大规模滚动发展无法收回或投入其它投资项目失败后,现金出现问题,当时广东的50多所学校一下子死掉了30所。

  一些名校所办的独立学院等也在发放学生毕业证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民办学校教师不安于教学,在外面四处兼职,也极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声辩

  “民办本身没问题,就是受‘歧视’了”

  “民办本身没问题,就是受‘歧视’了。其实现在的政策并没有给予民办学校足够的发展空间,公办学校的很多福利待遇和政策保障,民办学校根本就享受不到”,省人大代表、华南师大附中副校长朱子平列举了民办学校一系列“不公平待遇”——

  政府在给民办学校挂牌批证时把它划入民办非企业行列,但税务部门却向有的民办学校征收营业税,当成赢利企业来管理;

  2004年国家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职员在工资待遇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但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公办学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职员工在待遇以及社保等方面十分吃亏;

  教育部门内部教师评优、申报职称等方面会向公办学校倾斜。

  一些代表认为,近年来,民办学校招不到教师,招到了又留不住,很多毕业生只是把民办学校当成跳板,混几年经验就走。民办学校在申请课题等方面也很吃亏,这些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不平等竞争环境有关,由此也导致民办学校生存艰难。

  个案

  今年1月份,广东培正商学院经管专业教师吴开珊退休了,他也是广东民办学校第一个退休教师。月底拿工资时,他才发现,退休金只有1152元,询问过后才得知,作为民办学校,该校给职工投的是企业保险,按额度计算只能拿到这么多。吴开珊属于副高职称,如果放在公办学校退休,待遇起码要多一两千。学校里的其他教师纷纷质疑:“民办学校教师不是应该享有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吗?为什么不能像公办学校那样按教育单位的标准给职工投

社会保险?”

  院长凌征海说,实际情况是民办学校根本难以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我们一直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按企业还是按教育单位来管理,创办的时候说是吸收社会力量办学,但是征税和投保的时候却被当成企业。这种尴尬的身份导致民办学校在夹缝中生存,在评职称时都很吃亏,民办学校的教师评上副高很难,这几年只要评上了副高的教师都跳槽去了公办学校,就是觉得留在民办学校没有发展前景。

  种种情况显示,民办学校走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自身的“软骨病”加上政策对公办学校的倾斜造成了它们的生存困局。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仍然提出:鼓励民办学校发展,欢迎社会力量办学,政府依然希望通过对民办学校的引导和规范来扩大教育规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上学,读好书。

  晓素苗枫明昌徐林陈枫

  图:

  在孩子与家长期待的目光下,民办学校办得好与坏,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的问题了。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